《先秦文學(xué)·屈原·湘夫人》原文、賞析、鑒賞
帝子降兮北渚〔2〕,目眇眇兮愁予〔3〕。裊裊兮秋風(fēng)〔4〕,洞庭波兮木葉下〔5〕。登白薠兮騁望〔6〕,與佳期兮夕張〔7〕。鳥何萃兮蘋中〔8〕?罾何為兮木上〔9〕?沅有茝兮醴有蘭〔10〕,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遠(yuǎn)望,觀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11〕?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jì)兮西澨〔12〕。
聞佳人兮召予,將騰駕兮偕逝〔13〕。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14〕。蓀壁兮紫壇〔15〕,插芳椒兮盈堂〔16〕。桂棟兮蘭橑〔17〕,辛夷楣兮藥房〔18〕。罔薜荔兮為帷〔19〕,擗蕙櫋兮既張〔20〕。白玉兮為鎮(zhèn)〔21〕,疏石蘭兮為芳。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22〕。合百草兮實(shí)庭〔23〕,建芳馨兮廡門〔24〕。九嶷繽兮并迎〔25〕,靈之來兮如云〔26〕。
捐余袂兮江中〔27〕,遺余褋兮醴浦〔28〕。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yuǎn)者〔29〕。時(shí)不可兮驟得〔30〕,聊逍遙兮容與。
〔1〕本篇為祭湘夫人所用,演唱時(shí)由男巫以湘君的口氣表現(xiàn)對(duì)湘夫人的愛慕之情,故詩中稱對(duì)方為“佳人”或“佳”;又因湘夫人相傳為帝女,故又稱為“帝子”、“公子”(古代男女共用)。
〔2〕北渚:即《湘君》篇“夕弭兮北渚”的北渚。詩之第一句即點(diǎn)出二詩情節(jié)相關(guān)。
〔3〕眇眇:遠(yuǎn)望模糊的樣子。愁予:使我發(fā)愁。
〔4〕裊裊:此處為輕微之義。
〔5〕波:起波浪(用為動(dòng)詞)。木葉:樹葉。
〔6〕白薠(fan):一種秋天生的草。此處指長滿白薠的高地。“登”字據(jù)《楚辭集注》和洪興祖引一本補(bǔ)。
〔7〕佳:佳人。期:約定。夕張(zhang):在黃昏時(shí)搭起帳子。張與帳通。
〔8〕蘋:一種水草。“何”字據(jù)《楚辭集注》和洪興祖引一本補(bǔ)。
〔9〕 罾 (zeng):一種用竹竿或木棍撐起的方形魚網(wǎng)。
〔10〕茝(zhi):白芷。“茝”、“芷”為古今字。醴:澧水。
〔11〕蛟:蛟龍,傳說中的一種無角的龍。水裔:水邊。
〔12〕濟(jì):渡過。澨:水邊。西澨:指洞庭湖西岸。
〔13〕騰駕:使車馬很快地跑。偕逝:一起去。
〔14〕葺(qi):覆蓋。
〔15〕紫壇:紫貝砌成的中庭。
〔16〕盈堂:滿堂屋。“盈”,通行本作“成”,乃“盈”字模糊致誤。據(jù)洪興祖《考異》校改。
〔17〕橑(lao):椽。
〔18〕辛夷:一種香木,即木筆。楣(mei):門上橫梁。藥:白芷。房:臥室。
〔19〕罔:通“網(wǎng)”,編織之意。帷:帳子的四周。
〔20〕擗(pi):分開。櫋:室中扇,又稱屏風(fēng)。洪《補(bǔ)注》本:“一作槾”。
〔21〕鎮(zhèn):壓在席子四角的東西。
〔22〕繚:纏繞。杜衡:馬蹄香,又名杜葵。
〔23〕合:匯集。實(shí):充滿。此處指種滿(庭院)。
〔24〕廡(wu):廊屋。廡門指大門。
〔25〕九嶷:九疑山,在今湖南寧遠(yuǎn)縣東南。此處指九疑山之神。繽:紛紛然,多的樣子。此句言九疑山的眾神要一起來迎接湘夫人。
〔26〕靈:指九疑山諸神。
〔27〕袂(mei):衣袖末端所接下部開口的部分。
〔28〕褋(die):一種對(duì)襟的單衣。
〔29〕遠(yuǎn)者:不在身邊的人。指湘夫人。
〔30〕時(shí):時(shí)機(jī)。驟:屢次。
湘君錯(cuò)過了約會(huì)的時(shí)間,所以他們整整一天在洞庭湖畔、在沅、湘與長江交會(huì)口,相互尋找。本篇的抒情主人公湘君個(gè)性鮮明,“沅有芷兮醴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心中蘊(yùn)蓄著噴薄欲發(fā)的熱情。他為相召而興奮,為誤約而自責(zé),沿江苦苦尋求,幻想相會(huì)的歡樂,為所愛營構(gòu)人間最美好的生活。全詩活動(dòng)的地點(diǎn)在眾水交會(huì)之處,人物距離不遠(yuǎn),但白水茫茫,尋而不得,望而不見;清秋時(shí)節(jié)的凄清,襯托了作品中惆悵失意,纏綿悱惻的情調(diào),而浪漫主義的瑰奇想象,斑斕的色彩,表現(xiàn)著愛情歡樂的希冀之光,對(duì)愛情不懈地追求而不陷于悲傷頹唐。
上一篇:《先秦文學(xué)·屈原·湘君》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清代文學(xué)·姚鼐·登泰山記》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