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大鯨》注釋,意譯與解說
大鯨驅群鮫②,逐肥魚于渤澥③之尾。震動大海,簸掉巨島,一啜而食若舟者數十④。勇而未已,貪而不能止,北蹙⑤于碣石⑥,槁⑦焉,向之以為食者,反相與食之。
——《柳河東集·設漁者對智伯》
【注釋】
①鯨(jing):水棲哺乳動物,外形似魚,最大可達三十米,一般以浮游動物、軟體動物及魚類為食。②鮫(jiao):即鯊魚。③渤澥(xie):古代稱東海的一部分,即渤海。④啜:吃。若:如此。⑤蹙:緊迫、窘迫。⑥碣(jie)石:山名,在河北昌黎北,秦皇、漢武皆東巡至此,刻石觀海。曹操也寫下《觀滄海》。⑦槁:枯干。
【意譯】
大鯨魚驅趕著成群的鮫魚追逐肥魚群,掀起的浪濤震蕩著大海,簸動著巨島。大鯨一口就吞掉幾十條像船那樣大的魚。它逞強恃勇,貪食不停,一直向北,終于在碣石山下陷入窘境,擱淺干死。這時,先前被它當食物的魚群,反過來爭相啄食它。
【解說】
因恃其力而嘗到甜頭,因嘗到甜頭而貪吃,越貪越不能滿足,越不能滿足越貪婪, 這時候, 眼也紅了, 頭也昏了, 一切的一切都看不見了, 一切的一切都想不到了。“逐獸者目不見泰山, 嗜欲在外,則明所蔽矣”, 于是, 或觸泰山而死,或被邊上的另一雙貪婪的目光所吞噬。大魚吞吃小魚,小魚又反食大魚, 周而復始,循環反復。就在這周而復始,循環反復之中, 歷史的車輪不斷前進,蕩滌下來的污泥濁水,將永遠留作后人的話柄,而“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相關名言】
貪婪是許多禍事的原因。
——希臘·伊索
樂不可極, 極樂成哀; 欲不可縱, 縱欲成災。
——吳兢
上一篇:《沈起鳳·大面孔》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僧祐·對牛彈琴》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