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王禹偁·待漏院記》原文、賞析、鑒賞
天道不言,〔2〕而品物亨、歲功成者,〔3〕何謂也?四時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氣矣。〔4〕圣人不言,〔5〕而百姓親、萬邦寧者,何謂也?三公論道,六卿分職,張其教矣。〔6〕是知君逸于上,臣勞于下,法乎天也。〔7〕古之善相天下者,〔8〕自咎、夔至房、魏,〔9〕可數也。是不獨有其德,亦皆務于勤爾。況夙興夜寐,以事一人,〔10〕卿大夫猶然,況宰相乎!
朝廷自國初因舊制,〔11〕設宰相待漏院于丹鳳門之右,〔12〕示勤政也。至若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起行,煌煌火城。〔13〕相君至止,噦噦鑾聲。〔14〕金門未辟,玉漏猶滴,〔15〕徹蓋下車,于焉以息。〔16〕
待漏之際,相君其有思乎?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17〕四夷未附,思所來之;〔18〕兵革未息,何以弭之;〔19〕田疇多蕪,何以辟之;〔20〕賢人在野,我將進之;佞臣立朝,〔21〕我將斥之;六氣不和,災眚薦至,愿避位以禳之;〔22〕五刑未措,欺詐日生,請修德以厘之。〔23〕憂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門既啟,四聰甚邇。〔24〕相君言焉,時君納焉。皇風于是乎清夷,〔25〕蒼生以之而富庶。若然,總百官,食萬錢,非幸也,宜也。〔26〕
其或私仇未復,思所逐之;〔27〕舊恩未報,思所榮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車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勢,我將陟之,〔28〕直士抗言,我將黜之;〔29〕三時告災,〔30〕上有憂色,構巧詞以悅之;群吏弄法,〔31〕君聞怨言,進諂容以媚之。私心慆慆,假寐而坐。〔32〕九門既開,重瞳屢回。〔33〕相君言焉,時君惑焉。〔34〕政柄于是乎隳哉,〔35〕帝位以之而危矣! 若然,則死下獄,投遠方,〔36〕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國之政,萬人之命,懸于宰相,可不慎歟! 復有無毀無譽,[37〕旅進旅退,〔38〕竊位而茍祿,備員而全身者,〔39〕亦無所取焉!
棘寺小吏王某為文,〔40〕請志院壁,用規于執政者。〔41〕
〔1〕本文選自《小畜集》卷十六,是王禹偁任大理寺官員時所作。待漏院,古代百官早晨在殿外等候早朝時休息的地方。漏:漏刻,古時用銅壺滴漏來計時,百官早朝時須到漏盡門開時才可入朝,故稱待漏。(王禹偁生平,見宋詩部分)
〔2〕天道:古代哲學術語,大自然。天道不言:大自然默默不言。《論語·陽貨》:“子曰:‘天何言哉! 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3〕品物:萬物。亨:亨通,指順利生長。歲功:一年的農事收成。成:豐盛?!?〕四時之吏,指掌管四季的神靈,即春神句芒,夏神祝融,秋神蓐收,冬神玄冥。(見《禮記·月令》)因其助天為治,故曰吏。五行之佐:指掌管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神靈。宣:疏導。氣:古時哲學概念,指萬物生存發展的本源。古人認為萬物的生長都是因為氣的運行。
〔5〕圣人:原指德性至高的人,這里是對皇帝的諛稱。
〔6〕三公:古代職位最高的三位朝臣。《尚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币院蟾鞒赣袆e。論道:論述治國之道。六卿:古代朝廷中的各部的長官,位在三公之下。《尚書·周官》中的六卿指冢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漢代以后指六部,即吏、戶、禮、兵、刑、工。張:張揚推行。教:教化。
〔7〕法乎天:效法于天。法:效法。
〔8〕相(xiang):輔佐。相天下:輔佐皇帝治理天下。
〔9〕咎(gao):咎繇(yao),也作皋陶,舜時主管法律的賢臣。夔(kui):后夔,舜時主管音樂和教育的賢臣。房、魏:指唐太宗時著名的賢相房玄齡、魏征。
〔10〕夙興夜寐:早起晚睡。事:侍奉。一人:指皇帝。
〔11〕初:指北宋建國之初。因舊制:沿襲唐代的制度。
〔12〕丹鳳門:宋朝皇城的正南門,原名明德門,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改名丹鳳門。
〔13〕北闕:古代宮殿北面的望樓,是百官上書、奏事的入宮之門。向曙:將要破曉。相君:宰相?;鸪牵汗糯賳T早朝時所燃燭火,李肇《唐國史補》卷下:“每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方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br>
〔14〕噦噦(hui):鈴聲。鑾:鈴。噦噦鑾聲:鈴聲和鳴。
〔15〕金門:即金馬門,漢代宮門名,因門旁有銅馬而得名,這里借指宮門。辟:開。玉漏猶滴:漏壺中的水還在滴,指還未到上朝的時刻。
〔16〕徹蓋:撤去車蓋。于焉:在此。
〔17〕兆民:萬民,百姓。泰:太平,這里作使動,使太平。
〔18〕四夷:古代對中原之外少數民族的蔑稱,即東夷、南蠻、西戎、北狄。附:歸順。來:通“徠”,采用撫慰的方式使之歸順。
〔19〕兵革:兵器、盔甲之類,此指戰爭。弭:消除、止息。
〔20〕田疇:泛指田地。疇:已耕的土地。辟:開辟耕種。
〔21〕佞(ning):巧言諂媚。
〔22〕六氣:指陰、陽、風、雨、晦、晴六種自然現象。不和:不調和。災眚(sheng):災禍、災害。薦至:接連而來。禳(rang):驅除、消除。
〔23〕五刑:指墨、劓、剕、宮、大辟五種刑罰,總指國家的刑法。措:廢除、廢止。厘:治理改革。
〔24〕忡忡(chong):不安的樣子。旦:天明。九門:天子居住的宮殿有九道門,這里泛指宮門。四聰:聽到四面八方情況的人,指皇帝。邇(er):近。
〔25〕皇風:朝廷的政治風氣。清夷:清明。
〔26〕總:統領??偘俟伲涸紫酁榘俟僦L,統領百官,故總百官指當宰相。食萬錢:極言俸祿的優厚。幸:幸運。宜:應當。
〔27〕復:報復。逐:放逐。
〔28〕奸人附勢:奸佞的小人趨炎附勢。陟(zhi):提拔,進用。
〔29〕直士:正直之士??寡裕褐毖灾G諍。黜:貶抑。
〔30〕三時:指春、夏、秋三個農事季節。
〔31〕弄法:以不嚴肅的態度對待國家的法令。
〔32〕慆慆(tao):亂紛紛的樣子。假寐:打瞌睡。
〔33〕重瞳:相傳舜帝的眼睛里有兩個瞳人,這里代指皇帝的眼睛。屢回:屢次顧盼,注視。
〔34〕惑:被迷惑。
〔35〕政柄:國家政權。隳:毀壞。
〔36〕死下獄:下死獄,判死刑。投遠方:被流放或發配到邊遠地區。
〔37〕無毀無譽:既無敗壞朝政被指摘,又無善政可稱道。
〔38〕旅進旅退:隨眾人的進退而進退。
〔39〕竊位:這里指竊取宰相的高位。茍祿:茍且享受奉祿。備員:虛充(宰相)職位。
〔40〕棘寺:大理寺的別稱,是掌管刑獄的最高機構。小吏:王禹偁對自己官位的謙稱。
〔41〕志:記,題寫。規:規戒,勸誡。
這篇文章題目為“記”,實際是一篇議論文。作者把賢相、庸相在待漏之際的思想活動、內心世界分別用八個排比句表現出來,表明了作者強烈的愛憎和鮮明的政治傾向性。文中寓議論于記事,寓議論于形象化的描繪,避免了單純的議論的枯燥,這種構思新穎而獨特。語言上一掃宋初文壇浮靡的習氣,質樸而不呆板,平易而不淺陋,遣詞造句,頗見功力。對偶和排比的大量運用,增強了文章的節奏感和形式上的整齊美。駢散相間的文筆使文章生動活潑。王禹偁文章內容的積極和藝術表現上的成功,給宋初文壇帶來了新鮮空氣,此篇也成了千古名作。
上一篇:《元代文學·鐘嗣成·錄鬼簿序》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明代文學·袁宏道·徐文長傳》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