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一個名詞是否活用為動詞,主要根據(jù)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即上下文來確定,從句子的整個意思來考慮。例如“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禪山記》)。很明顯,這個“舍”是“筑舍定居”的意思,已活用為動詞,而不是表示事物名稱了。其次,還要看這個名詞在句子中的語法作用,前后有哪些詞類的詞同它結(jié)合在一起,與它構(gòu)成何種語法關(guān)系。如上例的“舍”,前有表時間的副詞“始”作它的狀語,后有介賓結(jié)構(gòu)“于其址”作它的補(bǔ)語,有這雙重的語法關(guān)系就可以判斷這個名詞是謂語,已活用為動詞了。
名詞用如動詞的主要規(guī)律是:1、名詞之前有狀語或直接受副詞修飾;2.名詞后面有賓語而賓語前又別無動詞;3、名詞后面帶補(bǔ)語,而補(bǔ)語前又別無動詞;4.名詞做了非判斷句中的謂語;5、名詞在能愿動詞之后,共同充當(dāng)句子的謂語;6、名詞與動詞連用充當(dāng)句子的謂語;7、名詞通過“而”與動詞或動詞性詞組連用;8、方位名詞活用作趨向動詞。
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鶴:變成了鶴。 《童趣》
神定,捉蝦蟆,鞭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 鞭:用鞭子打。《童趣》
故又名“鬼市”云。 名:叫做。 《山市》
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 《狼》
狼不敢前。 前:上前。 《狼》
恐前后受其敵。 敵:攻擊。 《狼》
陳太丘與友期行。 期:約定時間。 《陳太丘與友期》
重檐翼館。 即“重檐翼于館上”,翼:像鳥展翅。 《黃鶴樓》
非顯者刺,則門鑰不得出。 刺:投入名帖。 《于園》
不蔓不枝。 蔓:蔓生,長出攀援莖或纏繞莖。枝:分出旁枝。 《愛蓮說》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名:出名。 《陋室銘》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靈:顯靈。 《陋室銘》
驢不勝怒,蹄之。 蹄:用蹄子踢。 《黔之驢》
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一下:拍一下。 《口技》
會賓客大宴。宴:宴請。 《口技》
不能名其一處也。名:說出。 《口技》
婦撫兒乳。 乳:喂奶。 《口技》
披發(fā)文身。文:刺上花紋。 《觀潮》
不用,則以紙?zhí)? 帖,標(biāo)簽,這里指“寫成標(biāo)簽標(biāo)明”。 《活板》
用訖再火令藥熔。 火:用火烤。 《活板》
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馬鞭打,這里指“驅(qū)使”、“駕馭”。 《馬說》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東西:向東去或向西去。 《與朱元思書》
寓逆旅主人。 寓: 借住,住。 《送東陽馬生序》
腰白玉之環(huán)。 腰:腰掛。 《送東陽馬生序》名之者誰? 名:取名。 《醉翁亭記》
故自號曰醉翁也。 號:取號。 《醉翁亭記》
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 歌:唱歌。 《醉翁亭記》
泉而茗者。 泉:汲泉水。茗:茶葉,這里指“煮茶”。 《滿井游記》
罍而歌者。 罍:酒杯,這里指“舉杯”。 《滿井游記》
紅裝而蹇者。 紅裝:著艷裝。蹇:騎驢。 《滿井游記》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守:當(dāng)太守。 《岳陽樓記》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環(huán):包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劃定區(qū)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公將鼓之。 鼓:擊鼓。 《曹劌論戰(zhàn)》
吾義固不殺人。 義:講道義。 《公輸》
置人所罾魚腹中。 罾:用網(wǎng)捕。 《陳涉世家》
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篝火:假造鬼火。 《陳涉世家》
皆指目陳勝。 目:拿目光示意。 《陳涉世家》
陳勝王。王:稱王。 《陳涉世家》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簞:盛飯的圓形竹籃,這里指“用簞裝”。壺:用壺盛。 《隆中對》
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縞素:白色絲織品,這里指“穿孝服”。 《唐雎不辱使命》
惠子相梁。 相:當(dāng)國相。《惠子相梁》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泳。 《勸學(xué)》
而此獨(dú)以鐘名,何哉? 名:命名。 《石鐘山記》
微風(fēng)鼓浪。 鼓;掀起。 《石鐘山記》
或棹孤舟。棹:劃(槳)。《歸去來兮辭》
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 衣:穿,披。 《勾踐滅吳》
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罪:歸咎,歸罪。《寡人之于國也》
填然鼓之。 鼓:敲鼓。 《寡人之于國也》
(為)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得:同“德”,感恩。 《魚我所欲也》
天大寒,硯冰堅。 冰:結(jié)冰。 《送東陽馬生序》
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 風(fēng):吹風(fēng),乘涼。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過秦論》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安排.布置,引申為“統(tǒng)轄”。《過秦論》
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 甕:用甕做。 繩:用繩綁。 《過秦論》
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 《過秦論》
執(zhí)敲樸而鞭笞天下。 鞭笞:抽打。 《過秦論》
沛公軍霸上。 軍:駐軍。(“霸上”前省介詞“于”。) 《鴻門宴》
沛公欲王關(guān)中。 王:統(tǒng)治。 《鴻門宴》
籍吏民。 籍:登記造冊。 《鴻門宴》
范增數(shù)目項王。 目:以目示意, 《鴻門宴》
刑人如恐不勝。 刑:施刑、懲罰。 《鴻門宴》
道芷陽間行。 道:取道、經(jīng)由。 《鴻門宴》
壽畢,請以劍舞。 壽:祝酒。 《鴻門宴》
一觴一詠。 觴:飲酒。 《蘭亭集序》
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期:到達(dá)。 《蘭亭集序》
不恥相師。 師:學(xué)習(xí)。 《師說》
吾師道也。 師:學(xué)習(xí)。 《師說》
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 下:低于。 《師說》
或師焉,或不焉。(句中的“焉”相當(dāng)“于之”,充當(dāng)補(bǔ)語。) 師:學(xué)習(xí)。《師說》
君子不齒。 齒:說到,提起。 《師說》
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下:低于。 《師說》
上于盆而養(yǎng)之。 上:小心地放進(jìn)。 《促織》
旬余,杖至百。 杖:被杖責(zé)。 《促織》
細(xì)疏其能。 疏:“疏”是一種文體,這里用如動詞,指分條陳述。 《促織》
仙及雞犬。 仙:成仙。 《促織》
試使斗而才。 才:發(fā)現(xiàn)有本領(lǐng)。 《促織》
質(zhì)于齊。 質(zhì):做人質(zhì)。 《觸龍說趙太后》
趙王之子孫侯者。 侯:為侯。 《觸龍說趙太后》
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爪:用指甲摳。《種樹郭橐駝傳》
名我固當(dāng)。 名:起名。 《種樹郭橐駝傳》
早實以蕃。實:結(jié)果實。 《種樹郭橐駝傳》
業(yè)種樹。業(yè):以……為業(yè)。 《種樹郭橐駝傳》
則又愛之太恩。恩:這里指用心。 《種樹郭橐駝傳》
以地事秦。 事:賄賂。 《六國論》
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禮:禮遇。 《六國論》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筑舍定居。 《游褒禪山記》
以其乃華山之陽 之也。 名:命名。 《游褒禪山記》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撣”。 名:命名 《游褒撣山記》
由山以上五六里。(句中的“以”是連詞) 上:往上走。《游褒禪山記》
距其院東五里。 東:往東走。 《游褒禪山記》
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匣子裝。 《伶官傳序》
垣墻周庭。 垣墻:砌圍墻。 《項脊軒志》
乳二世。 乳:喂奶。 《項脊軒志》
為之聲義。 聲:伸張。 《五人墓碑記》
去今之墓而葬焉。 墓:修墓。 《五人墓碑記》
有賢士大夫發(fā)五十金買五人之脰函之。 函:用匣子裝。 《五人墓碑記》
其疾病而死。 疾病:患病。 《五人墓碑記》
明燭天南。 燭:照亮。 《登泰山記》
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 繩:約束。 《病梅館記》
目吳會于云間。目:望。 《滕王閣序》
權(quán)。,然后知輕重。 權(quán):用秤稱。 《齊桓晉文之事》
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刑:加以懲罰。 《齊桓晉文之事》
是罔民也。 罔:用網(wǎng)捕捉,引申為陷害 《齊桓晉文之事》
獨(dú)樂樂,與人樂樂。 第1、3個“樂”:欣賞音樂。 《莊暴見孟子》
今王鼓樂于此。 鼓:彈奏。 《莊暴見孟子》
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王:統(tǒng)治天下。 《莊暴見孟子》
非有剖符丹書之功。 丹:用朱筆寫。 《報任安書》
衣赭衣。 第一個“衣”:穿。 《報任安書》
乃賦離騷。 賦:創(chuàng)作。 《屈原列傳》
泥而不滓。 泥:生活在污泥里。 《屈原列傳》
時秦昭王與楚婚。 婚:結(jié)為婚姻。 《屈原列傳》
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祖:效法,模仿。 《屈原列傳》
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 語:告訴。 《廉頗藺相如列傳》
怒發(fā)上沖冠。 上:上指。 《廉頗藺相如列傳》
秦御史前書曰。 前:走上前。書:書寫,記錄。 《廉頗藺相如列傳》
若入前為壽。 前:走上前。 《廉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 前:走上前。 《廉頗藺相如列傳》
乃使其從者衣褐。 衣:穿。 《廉頗藺相如列傳》
左右欲刃相如。 刃:殺。 《廉頗藺相如列傳》
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壽:祝酒,祝福。 《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王鼓瑟。 鼓:奏、彈。 《廉頗藺相如列傳》
使其從者衣褐。 衣:穿。 《廉頗藺相如列傳》
懷其璧。 懷;懷里藏著。 《廉頗藺相如列傳》
如姬資之三年。 資:蓄積,存在心里。 《信陵君竊符救趙》
公子遂將晉鄙軍。 將:帶領(lǐng)。 《信陵君竊符救趙》
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 袖:把……藏在袖子里。 第二個“椎”:用椎打死。 《信陵君竊符救趙》
上一篇:《動詞(或動賓詞組)作狀語》古漢語基礎(chǔ)
下一篇:《名詞用如使動詞》古漢語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