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漢語中,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充當謂語后,如果對于賓語含有“使他(它)怎么樣”的意思,就屬于使動用法。例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個“綠”本是形容詞,但在這里活作為使動用法的動詞,應譯為“使……變綠”。“春風又綠江南岸”即“春風又使江南岸變綠了”。全句由于“綠”字的活用,不僅使“江南岸”有了色彩,有了動態,而且使“春風”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使動用法實際上是用動賓式的句法結構表達兼語式的內容。其基本結構方式可以概括為:
形容詞用如使動詞的基本結構方式可用如下的公式來概括:
活用為動詞的形容詞+賓語=(使)+賓+ 活用為動詞的形容詞。
使動詞的譯法除了采取兼語式,譯為:“使……怎么樣”、“讓……怎么樣”外,還可以采取處置式,譯為“把……怎么樣”。有時也可譯成動賓式。如:
斷其喉,盡其肉,乃去。《黔之驢》
盡其肉=使其肉盡,即“把它的肉吃完”。
凄神寒骨,悄愴幽邃。《小石潭記》
凄神=使神凄,“使人感到凄涼”。寒骨=使骨寒,即“使人從骨子里感到寒冷”。
而后快乎其心。《竹溪記》
快乎其心=使其心快,即“使自己心里高興”。
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活板》
滿鐵范=使鐵范滿,即“把鐵范擺滿”。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盡粟一石=使粟一石盡,即“把一石粟吃盡”。
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
盡其材=使其材盡,即“充分發揮它的才能”。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固國=使國固,即“使國防鞏固”。
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苦其心志=使其心志苦,即“使他心情苦惱”。勞其筋骨=使其筋骨勞,即“使他筋骨勞累”。餓其體膚=使其體膚餓,即“使他身體挨餓”。空乏其身=使其身體空乏,即“使他親歷貧困”。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燭之武退秦師》
闕秦=使秦闕,即“使秦國受損害”。
因人之力而敝之。《燭之武退秦師》
敝之=使之敝,即“損害它”。
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勾踐滅吳》
潔其居=使其居潔,即“給他們的住處打掃得干干凈凈”。美其服=使美其服,即“讓
他們穿上華美的衣服”。飽其食=使其食飽,即“讓他們飽餐美食”。
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過秦論》
弱秦=使秦弱,即“削弱秦國”。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過秦論》
愚黔首=使黔首愚,即“愚弄百姓”。
宏茲九德。《諫太宗十思疏》
宏茲九德=使茲九德宏,即“發揚光大這九種美德”。
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種樹郭橐駝傳》
碩茂之=使之碩茂,即“使它長高大長茂盛”。
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種樹郭橐駝傳》
早而蕃之=使之早而蕃,即“使它提早和增加結出果實”。
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完璧=使璧完好無損。
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嚴大國之威=使大國之威嚴,即“尊重貴國的國威”。
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有堅明約束者。《廉頗藺相如列傳》
堅明約束=使約束堅明,即“恪守盟約”。
大王必欲急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急臣=使臣急,即“逼急了我”。
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游褒禪山記》
謬其傳=使其傳謬,即“把流傳的文字弄錯”。
亦以明死生之大。《五人墓碑記》
明死生之大=使死生之大明,即“闡明生死的重大意義”。
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過秦論》
弱秦=使秦弱,即“削弱秦國”。
以弱天下之民。《過秦論》
弱天下之民=使天下之民弱,即“讓天下的百姓無力反抗。”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過秦論》
愚黔首=使黔首愚,即“愚弄百姓”。
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促織》
高其直=使其直高,即“抬高它的價錢”。
恥吾君于諸侯之國。《勾踐滅吳》
恥=使吾君恥,即“使吾君蒙受恥辱”。
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勾踐滅吳》
潔=使其居潔。美=使其服美。飽=使其食飽。
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觸龍說趙太后》
尊長安君之位=使長安君之位尊貴。
眄庭柯以怡顏。《歸去來兮辭》
怡顏=使顏怡,即“讓人笑逐顏開”。
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疏》
固其根本=使其根部穩固。
則思知止以安人。《諫太宗十思疏》
安人 =使人民安定。
宏茲九德。《諫太宗十思疏》
宏茲九德= 使這九德發揚光大。
別思正身以黜惡。《諫太宗十思疏》
正身=使身正。
則思虛心以納下。《諫太宗十思疏》
虛心=使心虛。
以夭梅病梅為業。《病梅館記》
夭梅=讓梅花屈折。
必復之全之。《病梅館記》
全之=讓梅花健全。
屈賈誼于長沙。《滕王閣序》
屈賈誼=讓賈誼受屈。
危士臣。《齊桓晉文之事》
危士臣=使士臣受到危害。
上一篇:《形容詞用如動詞》古漢語基礎
下一篇:《形容詞活用為意動詞》古漢語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