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白虹貫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白虹貫日:bái hóng guàn rì
詞源:《戰國策·魏策四》:“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
詞由:公元前四世紀,韓國的大臣嚴遂與宰相韓傀結下怨仇,想要物色一位勇士去刺殺韓傀。他到了齊國,聽說有個名叫聶政的人,雖以屠狗為業,但卻是一個非凡的勇士,就暗中與他交往。有一天,嚴遂聽說聶政要為母親祝壽,就以黃金百鎰為壽禮。前去慶賀。潔身自愛的聶政堅決拒絕厚贈,不肯無功受惠,迫使嚴遂不得不說明來意,要求聶政為自己報仇。聶政被嚴遂的誠意所感動,但因自己的母親健在,他不敢以身許人,暫時拒絕了嚴遂的要求。后來,聶政的母親去世了,為了報答嚴遂對自己的知遇之恩,聶政主動找到嚴遂,接受了刺殺韓傀的任務。他把生死置之度外,獨身仗劍,闖入戒備森嚴的禁地,刺了韓傀。行刺后,他估量自己再不能沖出重圍,考慮到自己死后也許會牽累嚴遂和自己的親屬,為了不讓人認出來,他果斷地毀損了自己的面容,然后剖腹而死。相傳聶政的壯舉和精誠感動了上天,當時曾有白色的長虹穿日而過。
詞義:白色的長虹穿日而過。古人認為當天下有異常的舉動時,就會出現這樣的天象,也有人把它附會為預示君主遇刺的征兆。
書證:《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昔者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北周·庾信《哀江南賦》:“白虹貫日,蒼鷹擊殿。”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二折:“且休說白虹貫日,青龍藏地。”
上一篇:成語《痛心疾首》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百折不撓》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