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世有伯樂①,然后②有(3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④伯樂不常有。故⑤雖⑥有名馬,祗②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⑨于槽櫪⑩之間,不以千里稱(11)也。
馬之千里者(12),一食(13)或(14)盡(15)粟(16一)石(17)。食(18)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19)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20)不外見(21),且(22)欲與常馬等(23)不可得(24),安(25)求其能千里也?
策(26)之不以(27)其道(28),食之不能盡(29)其材(30),鳴(31)之(32)而(33)不能通(34)其意,執策(35)而臨(36)之(37),曰:“天下無馬(38)。”嗚呼!其(39)真無馬邪(40)?其(41)真不知(42)馬也。
[注 釋]
①伯樂:春秋時秦國人,姓孫名陽,擅長相(xiàng)馬。②然后:有“這以后才”的意思,表條件關系的連詞。(3千)里馬:日行千里的馬。④而:但。⑤故:所以。⑥雖:即使。⑦祗(zhǐ):同“祇”,就是現代漢語的“只”字。⑧奴隸人:指做賤役的奴仆。⑨駢(pián)死:并列而死。駢,兩馬并駕。⑩槽櫪:“槽”和“櫪”,都是馬槽,借指養馬的地方,即馬廄(jiù)。(11)稱:稱呼,后面省略賓語“之(指千里馬)”。(12)馬之千里者:即“千里馬”。定語“千里”放在中心詞“馬”之后。(13一)食:吃一頓。(14)或:也許,有時。(15)盡:形容詞用如使動詞,“使……盡”,這里指吃光。(16)粟:古代是黍、稷、粱、秫的總稱,現在專指谷子(去殼后叫小米)。這里的粟,則是糧食的通稱。(17)石:今讀dàn(擔),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也是古代的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18)食(sì):通“飼”,喂養。(19)而:連詞。表示前后有因果關系,相當于“因而”。(20)美:形容詞用如名詞,優點,長處。外:名詞作狀語,從外部,在外表上。(21)見:通“現”,顯露。(22)且:即使,連詞,表讓步。(23)等:相等,同。(24)得:能,可能。(25)安:怎么,哪里。(26)策:名詞用如動詞,指用馬鞭子抽,這里有“驅使”、“駕馭”的意思。(27)以:用,采用。(28)道:道路,引申為抽象的途徑、方法、規律、學說等。這里指正確的方法。盡其材:即“使其材盡”,意為“充分發揮它的才能”。(29)盡。形容詞用如使動詞,使……盡,意為“充分發揮”。(30)材,通“才”。(31)鳴:嘶鳴。(32)之:湊足音節,不譯。(33)而:卻。(34)通:通曉,理解。(35)策:名詞,馬鞭子。而:連詞,可不譯出。(36)臨:面對著。(37)之:指千里馬。(38)馬:這里指千里馬。以通稱代特稱,是古文中常用的一種借代方式。(39)其:同“豈”,難道。(40)邪:語氣詞,通“耶”,嗎。(41)其:表揣測的副詞,大概,恐怕。(42)不知:不識貨。知,識別。
[譯 文]
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其實)千里馬是常有的,但是伯樂卻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好馬,也只能在奴隸的手里受欺辱,(和普通馬)一起死在馬廄里,(并)不因為有千里馬的才能,而被世人稱道。
千里馬,一頓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了解它能(日行)千里因而不能按它所需的食量去喂養它。這樣的馬呀,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量不足,才能顯現不出來,即使想讓它能同普通的馬一樣跑都不可能,又怎么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駕馭它不能按照那(正確)的方法;喂養它不能讓它吃飽(從而)充分發揮出它的才能;馬嘶鳴又不能通曉它的心思,卻手持馬鞭面對著千里馬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卑?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根本不認識千里馬吧。
[鑒 賞]
這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文章,把千里馬比做人才,把伯樂比做善于識別和發現人才的統治者,然后扣住“千里馬”和“伯樂”的關系,論述千里馬之所以被埋沒,就在于世無伯樂。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滿腔憤懣和對埋沒、糟蹋人才的統治者的強烈不滿。
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劈頭提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的論斷,立意奇崛,發論深刻。隨即指出,千里馬不遇伯樂的悲慘命運:一“辱”一“死”,憤懣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段,分析千里馬為什么“不以千里稱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食馬者”不了解它的杰出才能,不能滿足它的特殊需求。
第三段,進一步論述由于不能正確飼養和使用千里馬,以致身在千里馬旁卻硬說“天下無馬”。文章辛辣諷刺了這種怪現象,直接點明其要害在于“不識馬”,與文章開頭提出的論點,遙相呼應。
全文圍繞“識馬”這個中心,反復進行論證,雖然總計不到二百字,卻寫得波瀾起伏,生動形象,有很強的說服力。文章論述的本是識別人才的問題,卻通篇沒有一句提到人才。文章抒發的本是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卻通篇沒有一處提到自己,是一篇意在言外、文字含蓄而情感蘊藉的佳作。
文章的句式隨著作者感情的抑揚回蕩而變化,有陳述,有論斷;有反詰,有感嘆,十分精采。
上一篇:《項脊軒志》文言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魚我所欲也》文言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