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浙江①之潮,天下之偉觀②也,自③既望④以至(5十八)日為最盛。方⑥其⑦遠出海門⑧,僅如銀線;既而⑨漸近⑩,則(11)玉城雪嶺(12),際天(13)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14)激射(15),吞天沃(16)日,勢(17)極雄豪(18)。楊誠齋(19)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20)”者(21)是(22)也。
每歲(23)京尹(24)出浙江亭(25)教閱(26)水軍,艨艟數百(27),分列兩岸;既而盡(28)奔騰(29)分合五陣(30)之勢(31),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32)者,如履(33)平地。倏爾(34)黃煙四起,人物(35)略(36)不相(37)睹,水爆(38)轟(39)震(40),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41一)舸(42)無跡(43),僅有“敵船”(44)為火所焚(45),隨波而逝(46)。
吳兒善泅者數百(47),皆披發文身(48),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49),溯(50)迎而上,出沒(51)于鯨波(52萬)仞(53)中,騰身百變,而(54)旗尾(55)略不沾濕,以(56)此夸(57)能。江干(58)上下(59十)余里間,珠翠羅綺(60)溢目(61),車馬塞途(62),飲食百物(63)皆倍穹(64)常時,而(65)僦賃(66)看幕(67),雖(68)席地(69)不容閑(70)也。
[注 釋]
①浙江:即錢塘江。②偉觀:雄偉盛大的景觀。③自:介詞,從。④既望:農歷每月初一為朔,十五日為望,十六日為既望,三十日為晦。⑤以至:連詞性結構,表示所延伸到的時間和范圍,可譯作“一直到”。⑥方:當。⑦其:它,指潮水。⑧出海門:“出于海門”的省略,出,出現。于,在。海門,指錢塘江的入海口。⑨既而:不久,一會兒。⑩近:往近處涌來,形容詞用如動詞。(11)則:就。(12)玉城雪嶺:像玉砌的城墻和大雪覆蓋的山嶺一樣。(13)際天:與天相連。際,動詞,連,連接。(14)震撼:震動搖撼。(15)激射:這里指潮水沖激堤岸濺起水花。(16)沃:澆,灌。(17)勢:氣勢。(18)雄豪:雄偉。(19)楊誠齋: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號誠齋。(20)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這是楊萬里《浙江觀潮》中的詩句,意思是:海潮涌起像是銀子堆積成的城郭;錢塘江上潮水像是給它系上一條白玉的腰帶。郭,外城的墻,這里泛指城墻。(21)者:助詞,表停頓。(22)是:此。(23)歲:年。(24)京尹:指京都臨安府(今浙江杭州)的長官。尹,古代對官員的通稱,后世對地方長官也稱尹。(25)出浙江亭:出城來到浙江亭。浙江亭,驛館名,在城南錢塘江岸。(26)教閱:訓練并檢閱。(27)艨艟(méng chōng)數百:定語后置,即“數百艨艟”。艨艟,一種狹長而便于進攻的戰船。(28)盡:窮盡。(29)奔騰:復詞偏義,義在“奔”上,這里指船只疾駛。(30五)陣:指兩、伍、專、參、偏五種陣法。(31)勢:陣勢。(32)乘騎(jì)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狀語“于水面”后置,譯時應放在“乘騎”之前。騎,名詞,騎的馬。弄,玩,耍。標,這里用如動詞,把……舉起。(33)履:名詞用如動詞,踩,踏。(34)倏(shū)爾:忽然。爾,用法同“然”,形容詞或時間副詞的詞尾。(35)人物:人和物。(36)略:全。(37)相:單指上文的“人物”。(38)水爆:水軍用的一種爆炸物。(39)轟:轟鳴。(40)震:震耳。(41)則:副詞,卻。(42)舸(gě):大船,這里泛指船只。(43)跡:蹤跡,蹤影。(44) 敵船:指假設的敵方戰船。(45)為火所焚:被火焚燒。“……為……所……”,表示被動的句式。(46)逝:消逝。(47)吳兒善泅(qiú)者數百:即“數百善泅之吳兒”,定語后置。吳,地名,指江浙一帶。兒,健兒。泅,游泳。(48)文身:“文于身”的省略。文,名詞用如動詞,刺上花紋。(49)鼓勇:鼓起勇氣。鼓,激發。(50)溯(sù):逆流而上。(51)出沒:時隱時現。(52)鯨波:巨浪。鯨所到之處,波濤洶涌,所以稱巨浪為鯨波。(53)仞(rèn):古時八尺為一仞。(54)而:然而。(55)旗尾:旗的底角。(56)以:憑,借,用。(57)夸:夸耀,這里是“顯示”的意思。(58)干:水畔,岸。(59)上下:指從上游到下游。(60)珠翠羅綺:借指佩帶首飾衣著華麗的人。珠翠,珠玉翡翠。羅綺,泛指高檔絲織品。(61)溢目:滿眼都是。(62)塞途:堵住道路,形容路上車馬擁擠不堪。(63百)物:百貨,各種貨物。(64)倍穹(qiǒng):高一倍。穹,高。(65)而:可是,然而。(66)僦(jiù)賃(lì):動詞,租用。“賃”同“僦”意思相同。(67)看幕:觀潮時用的帳篷。(68)雖:即使。(69)席地:一席之地,僅容一個席位的地方。(70)閑:空著。
[譯 文]
錢塘江潮,是天下極為壯觀的景象。從農歷十六日直到十八日,(這三天)是潮頭最大的日子。當它遠遠地出現在錢塘江入海口時,僅僅像一條銀線。一會幾(潮水)越來越近,就如同玉砌的城墻、雪壘的山嶺,與天相接涌來。巨大的聲響像驚雷,(波濤)震天撼地激揚飛濺,(似乎)要吞沒天空,滌蕩太陽,氣勢極其雄偉豪壯。楊萬里詩里說的“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就是寫的這種景象。
每年京都臨安的長官到浙江亭訓練檢閱水軍。幾百條戰船,分別排列在兩岸;不一會兒,就演習了疾駛、散開、集合等種種隊形和陣勢。同時,還有在船上騎馬,搖旗,舉槍,舞刀等表演,(表演者)就像腳踏平地一樣。突然黃煙四起,(江面上)的人和物全都看不見了,水炮爆炸震天轟鳴,聲音猶如大山崩塌。(等到)黃煙散去,水波平靜,卻連一只戰船的蹤跡也找不到,只有(被燒的)“敵船”,隨波逐流漸漸消失。
(隨后又有)幾百名擅長游泳的當地健兒,(他們)都披散著頭發,身上刺有五彩花紋,手里拿著十幅大彩旗,個個爭先,奮勇爭先,迎著潮頭,逆流而上,出沒在高高掀起的巨浪之中。(他們)騰躍起身軀,變換著種種姿勢;可是連(舉著的)旗子末梢全沒打濕,(他們)憑借這來顯耀(自己的)水性。
沿江兩岸上下十多里以內,頭戴珠玉翡翠、身穿綾羅綢緞的觀潮者滿眼都是,車馬把路都堵塞了。(這里的)飲料、食品、百貨,價錢都比平時貴一倍,而出租供觀潮帳篷里,哪怕是一小塊地方也沒讓它閑著。
[鑒 賞]
作者全文圍繞一個“觀”字,抓住最有代表性的場景,把描繪錢塘江潮這一自然景觀同水軍演習、吳兒弄潮、車馬塞途等人文景觀融合為一,使人恍如身臨其境,目不暇給。
文中有形象的比喻:如“銀線”、“玉城雪嶺”;有驚人的夸張:如“吞天沃日”、“鯨波萬仞”;有恰當的引用:“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有傳神的借代:如“珠翠羅綺”;無不與作者所述之景物十分切合。
上一篇:《答謝中書書》文言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觸龍說趙太后》文言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