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帶留仙是什么意思
【典源】 舊題漢 · 伶元 《飛燕外傳》:“后歌舞歸風送遠之曲,帝以文犀簪擊玉甌,令后所愛侍郎馮無方吹笙以倚后歌。中流歌酣,風大起,后順風揚音,無方長嗡細嫋與相屬。后裙髀,曰:‘顧我顧我。’后揚袖,曰:‘仙乎仙乎,去故而就新,寧忘懷乎!’帝曰:‘無方為我持后。’無方舍吹持后履,久之,風霽。后泣曰:‘帝恩我,使我仙去不得。’悵然曼嘯,泣數行下。帝益愧愛后,賜無方千萬,入后房闥。他日宮姝幸者,或襞裙為絲,號曰‘留仙裙’。”晉·王嘉《拾遺記》卷六:“每輕風時至,飛燕始欲隨風入水。帝以翠纓結飛燕之裙,游倦乃返。……今太液池尚有避風臺,即飛燕結裙之處。”舊題東漢·郭憲《洞冥記》卷四:“ (武) 帝所幸宮人名麗娟,年十四,玉膚柔軟,吹氣勝蘭,不欲衣纓拂之,恐體痕也。每歌李延年和之,于芝生殿唱回風之曲,庭中花皆翻落。置麗娟于明離之帳,恐塵垢污其體也。帝常以衣帶縛麗娟之袂,閉于重幕之中,恐隨風而去也。”
【今譯】 漢成帝皇后趙飛燕體輕善于歌舞,嘗在太液池大舟中,歌舞歸風送遠之曲。成帝命馮無方吹笙相和。舟至中流歌聲正揚,風大起,飛燕裙衣飄指,揚袖好像要飛升仙去。成帝趕忙說:“無方替我拉住皇后。”馮無方扔下笙抓住飛燕的履,直等風住了才放下。飛燕流淚說:“陛下舍不得我,使我不得仙去。”后來宮人們摹仿,將裙子分為細條,稱為“留仙裙”。《洞冥記》又說,漢武帝有寵愛宮人麗娟,身體輕弱,武帝常以衣帶縛住麗娟的袖子,將她藏在幾重帳幕里,恐怕她隨風飛去。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女子歌舞,舞態輕盈。
【典形】 飛燕皺裙、留仙帶、留仙裙、裙帶留仙、趙帶、趙后仙、拉住皺裙、飛燕從風舉、飛燕袂、迎風太液池。
【示例】
〔飛燕皺裙〕 宋·張炎《西河·依綠莊賞荷》:“恍疑晝錦。想當飛燕晝裙時,舞盤微墮珠粉。”
〔留仙帶〕 明·湯顯祖《牡丹亭》:“有一個夜舒蓮扯不住留仙帶,一個海棠絲剪不斷香囊怪。”
〔留仙裙〕 宋·張炎《綠意》:“回首當年漢舞,怕飛去漫縐,留仙裙摺。”
〔裙帶留仙〕 明·湯顯祖《南柯夢記》:“裙帶留仙怕倚風,把異香燒取明月中。”
〔趙帶〕 南朝梁·沈約《會圃臨春風》:“趙帶飛參差,燕裾合且離。”
〔趙后仙〕 宋·錢惟演《再賦》:“已分蘭芝溺,仍憂趙后仙。”
上一篇:螳臂當車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覆巢無完卵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