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柴珮珍
短篇小說。作者孫犁。這篇小說最初發表于《小說》雜志1950年第3卷第4期,后收入《孫犁文集》第一卷(百花文藝出版社1981年版)。作品生動地表現了子弟兵同人民之間在艱苦歲月和戰爭血火中所建立起來的魚水般的深情。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遇見了阜平的一位十幾年未見面的農民大伯,他那一身自織自染布的衣衫,使“我”回憶起往事:“我”隨部隊來到阜平,一天早晨在河邊洗臉時遇到了一位叫妞兒的姑娘,她開始嫌“我”在上游洗臉弄臟了她的菜,轉而發現“我”沒襪子穿,又堅持要為“我”做一雙。果然,第五天“我”便穿上了新襪子,用的是她準備為爹做襪子的布。妞兒說讓“我”穿上這襪子在三年內打敗小日本。漸漸地“我”與這家人熟了,把這當成了“我”的新家。妞兒是個說話不饒人、勤快善良、心靈手巧的姑娘。農閑時,“我”幫大伯去販棗,妞兒就起早貪黑地做飯,并讓大伯用販棗得的錢買了織布機。她開始學習織布的全部手藝,當她織成第一匹布時,“我”離開了阜平。現在見到大伯,“我”便決定送他們每人幾尺布,大伯讓“我”給妞兒買紅色的和黃色的,說是回去讓她照樣兒做面國旗,像城里人家一樣掛在門口。作者的構思自然而不平滯,善于以小見大,通過“細枝末節”體現時代精神,在寫實的基礎上把人物推向“陽光照射之下,春風吹拂之中”,使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
上一篇:徐誠良《山呼海嘯》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王菊延《山川·歷史·人物》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