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的解釋|巫的意思|“巫”字的基本解釋
“巫”是巫師的意思。有學者認為這個字取像于兩玉垂直交錯。因為在原始社會流行巫術的時候,人們通過巫師祈求神靈的保佑,而巫師又是以玉為靈物、執玉事神的,玉同巫緊密相連,所以就用交錯的玉形來表示巫師的“巫”字。
“巫”字最初的寫法,左右兩側并無人形。戰國時,此字寫法,左右兩側已有人形:,有的寫法還在下方另加了一個“口”成了“
”,這可能是出于巫師口中常念念有詞的考慮。小篆中左右兩側是右向和左向兩個相對的人形。到了隸書和楷書中,左右兩個人形的寫法完全相同了。
對于遠古時代的人來說,人有疾病與遇到災禍本質上是一樣的,無論是要擺脫疾病,還是要去除災禍都要求助于巫師,因此“巫”與“毉”在造字上便有了密切聯系。《集韻》說:“醫,治病也,或從巫。”從“毉”字的構形取像上我們可以看到醫師與巫師原有的聯系:繁體“醫”字的下部從“酉”,“酉”的本義是“酒”,說明中國人很早就懂得酒在某些疾病上可以利用;而異體“毉”的下部是“巫”,從字形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醫學尚不發達時期人們誤以為巫師可以驅病救人的歷史遺跡。
在上古時代,名醫就是大巫,大巫即名醫。我國從周代開始有了專門主管醫療工作的官員——醫師,醫師的職責是掌管醫療方面的政策法令,儲備和供應藥物,分配各科醫生為人治病,并負責考核醫術的高低以確定其俸祿。春秋戰國時期,巫和醫逐漸分開,由此便引起代表唯物科學的“醫”同代表唯心迷信的“巫”之間的斗爭。《左傳》記載,晉平公患病,先是讓巫師占卜,說是“實沈、臺駘為祟”;可是“實沈、臺駘”是何物,連太史也不知道,只好向鄭國使者子產求教。子產說“實沈”是參神,臺駘是汾神,而晉侯的病是“出入飲食哀樂之事”,與山川星辰沒有關系。晉國君臣對子產心悅誠服,于是改請秦國名醫醫和來治病。醫和診斷后認為晉侯的病“非鬼非食,惑以喪志”,也就是說晉侯的病是由貪圖女色、縱欲過度所致。扁鵲當時是齊國的名醫,也是敢于同巫師作斗爭的杰出代表,他在“六不治”中有“信巫不信醫”的不治。一次,扁鵲路過虢國,正趕上虢太子“暴病而死”,連喜好方術的中庶子也斷定太子已死,虢君束手無策,痛哭流涕。扁鵲前去問明發病情況,確認太子的病是所謂的“尸蹶”,并未真死。他采用針法急救,熨法保溫,再用湯液調養,不到一個月,虢太子果然康復如初。
遠古時代的巫術活動多以歌舞的形式出現,巫婆以舞蹈裝神弄鬼,所以有學者認為“巫”、“舞”同源。對巫師的稱呼最初不分男女,后來男巫叫“覡(xí)”,女巫叫“巫”,通稱時仍用這個“巫”。在民間對“巫”有不同的叫法。漢族稱男巫為“師公”、“神漢”、“處師”,稱女巫為“仙娘”、“巫婆”、“神婆”。
從中國的常用成語“小巫見大巫”中,可以看出其間仍留有人們曾經相信巫師的歷史痕跡。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小巫師見到大巫師時感到法術難以施展,比喻相形之下顯出很大差別,實在無法相比。然而巫術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已經越來越沒有市場,絕大多數的人已經真正認識到相信巫術是一種愚昧,請巫師驅邪治病只能是害人害己。
上一篇:尺的解釋|尺的意思|“尺”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布的解釋|布的意思|“布”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