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膠柱鼓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膠柱鼓瑟:jiāo zhù gǔ sè
詞源:《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王因以括為將,代廉頗。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膠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讀其父書傳,不知合變也。’趙王不聽,遂將之。”
詞由:趙惠文王死后,由趙孝成王繼位。秦攻趙守,相距于長平。趙孝成王開始派廉頗帥兵,采取固守政策,秦攻不來。這時(shí)秦就派人放出謠言,說廉頗怕秦軍,不敢出兵。而秦國最怕的是趙括。趙孝成王相信了這個(gè)謠言,就把廉頗撤下來,命趙括帥兵。這時(shí)藺相如病很嚴(yán)重,對趙孝成王說:“你因?yàn)橼w括是趙奢兒子這個(gè)名聲而使用他,而他就好象把瑟上的柱膠粘了一樣,只會死守兵法,不會變通啊。他只讀通他父親遺給他的書本,不會實(shí)地作戰(zhàn)。” 趙孝成王不聽藺相如的話, 結(jié)果招致長平的慘敗。
詞義: 把瑟上的柱膠粘住, 鼓瑟時(shí), 柱不能運(yùn)轉(zhuǎn), 因而弦就不能調(diào)以緩急, 所以瑟就只能發(fā)出死板的聲音了。比喻只知道死守成法, 不能靈活運(yùn)用。
書證: 漢·劉向《淮南子·齊俗》:“今握一君之法籍,以非傳代之俗,譬由膠柱而調(diào)瑟也。” 清·曹雪芹《紅樓夢》 第五十一回:“黛玉忙攔道:‘這寶姐姐也忒“膠柱鼓瑟”、矯揉造作了。’”
上一篇:成語《背水一戰(zhàn)》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能說會道》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