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的解釋|疏的意思|“疏”字的基本解釋
小篆中“疏”字表現的是嬰兒與母體分離的場面:右部上側的符號是倒過來寫的“子”,它表示新生兒;右部下側的符號表示生孩子時流出的羊水;左部的符號表示行走,在這里指分離,這個符號也表示讀音。《說文解字》說:“疏:通也。”朱駿聲解釋說:“孕則塞,生則通。”嬰兒出生,離開了母體,母體不再堵塞,于是母親覺得通暢。所以“疏”是“通”的意思。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這個故事說的是,在遠古時期黃河流域發生了一次特大的洪水,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生活很困難。大禹的父親“鯀”先被派去治水,他采用了修筑堤壩堵水的辦法,沒有把洪水治服。鯀被殺死后,他的兒子禹又被派去繼續治水。大禹沒有沿用父親的辦法,而是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終于把洪水引到了大海中去。《孟子·滕文公上》說“禹疏九河”,就是說大禹疏通了河流,使河水通暢。“疏通”、“疏導”、“疏浚”這些詞中的“疏”取的都是這個意思。“疏通”在“使水流通暢”這個義項的基礎上又引申出新的詞義,即在人際關系方面為有爭執的雙方溝通、說情以解除隔閡或誤會。“疏導”也可泛指引導使通暢,如“疏導交通”。
嬰兒離開母體,阻塞的東西分散開才會通暢,于是“疏”又有“分散”的意思。如“仗義疏財”,指把自己的錢財拿出來分給別的人;“疏散人口”是說使密集的人口分開,也是同樣的意思。
分散、分開的結果是使事物之間距離遠,事物之間的空隙大,于是“疏”又有了“稀”、“闊”的意思,和“密”相對。如“稀疏”的“疏”。《老子》中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句子,意思是天道像一張廣闊的大網,雖然稀疏,但作惡的人逃不出這張網,也就是逃不出懲罰。地理學中“疏林地”就是指樹木稀疏的林地。
用于人事方面,“疏”和“親”相對,如“親疏”的“疏”。“疏”還可指感情不密切,“疏遠”的疏就是這樣的意思。《史記·梁孝王世家》中有這樣的句子:“然景帝益疏王,不同車輦矣。”這句話是說,不過景帝更加疏遠梁孝王,出行都不坐同一輛車。
“疏”由稀疏引申為不熟悉。陶淵明在《詠荊軻》一詩中感嘆:“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陶淵明認為荊軻刺殺秦王嬴政沒能成功,是因為劍術不精湛。我們常說的“學業荒疏”、“人地生疏”的“疏”都是不熟悉的意思。
事物之間距離大,就不細密,“疏”從這個意義又可引申為不周密。如“疏忽”、“疏于防范”等。
不精細的東西就粗糙,“疏”進而指“粗糙”。《論語·述而》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意思是吃粗米飯,喝白開水,隨地而臥,其中也有樂趣。這體現了孔子安貧樂道的生活態度。
從前臣下給皇帝的報告叫“疏”,如“奏疏”。《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里有“賈生數上疏”,是說賈誼多次向皇上呈遞奏章。
對古人的“注”進一步加以解釋和說明也叫“疏”,如“注疏”。《十三經注疏》就是對十三部儒家經典所做的注釋,是文史工作者極具價值的常用書。
上一篇:甕的解釋|甕的意思|“甕”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目的解釋|目的意思|“目”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