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解釋|目的意思|“目”字的基本解釋
在我們形容一個人的相貌時,常常會說“眉清目秀”。眼睛和眉毛對于人的形象來說很關鍵,很重要。
在古代,人們根據(jù)眼睛的外形創(chuàng)造了“目”字,甲骨文、金文中目字的寫法基本一樣。
如果在“目”字下邊畫上一個人,那么它是什么字呢?一個人的眼睛這樣突出,這樣大,這個字可能會和“目”字有關,它就是看見的“見()”字。
在“目”字上邊畫上幾筆,就變成了眉(“”)字。這可以說是生活的真實寫照。同樣是“眉”字,也會有不同的寫法,這些字看上去確實像是圖畫。看見了它們,便會知道什么是象形文字。
一個人從正面看過去,他的鼻子會是什么樣子的呢?是這個形狀,甲骨文和金文中的“鼻”字的形狀和它差不多(這是金文的鼻字
,這是甲骨文的鼻字
)。而非常有意思的是這個字的形狀和“自己”的“自”又特別相像。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人們在說到自我的時候,常常會指自己的鼻子,說“是我”。因此,在漢字發(fā)展初期,自己的“自”是鼻子的意思。
在商朝青器上有一個人的形像,這個人的耳朵很夸張,很突出。當我們找到甲骨文的“耳”字時,便發(fā)現(xiàn)它很像這面雕刻人像的耳朵。就像人的耳朵千差萬別一樣,在甲骨文、金文中的“耳”字的形狀也有很大的差別。后來,到了秦朝出現(xiàn)小篆體后,“耳”字也得到了統(tǒng)一。到了隸書楷書時代,耳字變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
與耳有關的是“聞()”字,它像一個跪著的人將手放在耳旁,表示出聽的樣子。聽聲音要靠耳朵,所以在漢語中有“耳聞”的說法。中國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寫過“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詩句。這里面的“聞”字也是聽的意思,“聞啼鳥”就是聽見了鳥的叫聲,發(fā)展到了后來,“聞”字從耳朵的功能轉移到了鼻子的功能。它不僅可以用來聽聲音,也可以用來“聞”味道了。
在漢字中,“口”字是個象形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口字像是人張開口的形狀。人要吃飯離不開口。在漢語中,有“人口”的說法。像一口人,二口人,十億人口,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說的話。
這是我們剛才看到的“目”字,在它的外面加上一個不規(guī)則的圈圈,就成為面孔的“面()”字。俗話說“畫龍點睛”,在人的五官之中,眼睛是最傳神的。所以,“目”字成為人面部最主要的器官。在金文中,人臉變?yōu)殚L方型,“目”字也豎了起來。在以后的篆書和隸書中,“面(
)”字仍有“目”字的影子。在生活中“面目”兩字用來表示人或事物的面貌。“面目全非”,“面目一新”。“假面目”、“真面目”就是人們的常用語言。
漢字的創(chuàng)造是離不開個體形像的,它是“以類象形”。它經歷了漫長的歲月,由簡單到復雜,由幼稚到成熟,一步一步地走了過來。在幾千年的發(fā)展中,人類在改變著自己面貌和周圍的一切,作為記載中國歷史演化的方塊漢字也隨著時間的推移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它的變化,就是中華民族一部輝煌的歷史。
上一篇:疏的解釋|疏的意思|“疏”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睡的解釋|睡的意思|“睡”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