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的解釋|牢的意思|“牢”字的基本解釋
“牢”由兩個部分組成,就是現在說的寶蓋頭和“牛”字,寶蓋表示住所,是屋子里關著一頭牛,可見“牢”字最早的意思是關牲口或野獸的欄圈。
中國有句成語叫“亡羊補牢”,故事說的是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莊辛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只講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一定要出危險的。襄王聽了很不高興,罵道:你老糊涂了嗎?竟說這些蠱惑人心的話。莊辛說:大王不知自制,楚國必然要滅亡了。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犯楚國,襄王被迫流亡,這才覺得莊辛的話是對的。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么辦法。莊辛說:我聽俗話說:“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意思是說,看見野兔再回頭喊獵狗,還不算晚;跑了羊再去修補羊圈,也不算遲。“亡羊補牢”這句成語,表達了發生錯誤后,如果及時糾正補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牢”由關牲畜的欄圈引申演變為盛祭品的食器,包括太牢和少牢。大的叫“太牢”,“太牢”盛三牲即牛、羊、豬,因此也把宴會或祭祀用的牛、羊、豬三牲叫“太牢”。《史記》中說:“魯世世相傳,以歲時奉祠孔子家。……高皇帝過魯,以太牢祠焉。”意思是:魯國世代相傳,每年向孔子的墳墓致祭。……漢高祖劉邦經過魯國,用牛、羊、豕三牲來祭孔子,以最隆重的祭禮表示對孔子的尊敬。“牢禮”就是指用牛、羊、豬三牲宴飲賓客之禮。中國古代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祭祀的規格不同,等級分明。《禮記》中有“天子社稷皆太牢,諸侯社稷皆少牢”的記載。意思是說帝王祭祀土神和谷神要用牛羊豬齊全的太牢,而諸侯祭祀只用有羊豬沒有牛的少牢。后來太牢專指祭祀用的牛,少牢專指羊。
我們今天熟知的監牢、牢獄,這個“牢”字顯然也是由關牲口的欄圈引申而來的。“坐牢”就是蹲大獄,像籠中的野獸一樣失去了自由。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是說像我們這些知識分子,即使在地上畫個圈作監牢,也不能進去,削個木頭人作獄吏,也使人不敢面對。意思是監獄極為恐怖可怕,獄吏兇惡殘暴。“畫地為牢”是古代對付罪犯,畫圈于地,讓罪犯站立其中,以表示羞辱,后來比喻只許在規定的范圍內活動。所以“牢房”是監獄中關押犯人的房子,“牢扉”是監獄的門,“牢城”是宋朝囚禁罪犯的地方,“牢頭”舊稱監獄的看守,“牢籠”是關禽獸的籠子。
無論是關動物或是關押犯人的“牢”,都要堅固、耐久,所以“牢”又用作修飾性的詞。我們說“這梯子很牢”,這個“牢”字就是結實的意思;說“牢記在心”,這個“牢”字就是長久的意思;說“辦事牢靠”,這個“牢”就是穩妥的意思;說“牢不可破的友誼”是說友誼經久不衰的意思;等等。
“牢”也借用作“寥”、“勞”等字。“牢落”即寥落、稀疏的意思,韓愈《天星》詩中有“天星牢落雞喔咿”的句子,是說天上的星星看不清了,雞也打鳴了。“牢賞”即勞賞、犒賞,意思是用酒食等慰勞將士。另外,“牢”還能組成表示心境不平的“牢騷”、“牢愁”等詞語。
上一篇:牘的解釋|牘的意思|“牘”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獅的解釋|獅的意思|“獅”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