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解釋|煤的意思|“煤”字的基本解釋
“煤”最早并不指煤炭,而是指煙氣凝積而形成的黑灰,即煙塵。“煤”是以火字旁表示意義、某字旁表示讀音的形聲字。“某”在表示讀音的同時也表示意義。“某”的本義為梅子,梅子曬干后是黑色的,所以“某”有黑色的意思。由此可知,煤是因黑色而得名的。“煤”字最早見于先秦時期的《呂氏春秋》一書。書中說,有一天,孔子遠遠看見他的弟子顏回從鍋中抓起一把米飯吃了,開飯的時候孔子委婉地向顏回指出他有偷吃的行為。顏回回答說:“向者炱(tái)煤入甑中,棄食不祥,回攫而飯之。”意思是說,“剛才煙塵掉到飯鍋里,把飯扔了不好,所以我就抓出來吃掉了。”孔子聽后感嘆說:“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意思是說,“凡是親眼所見都是事實,可是剛才我雖然親眼所見,但并不是事實。”
中國古代書寫用的“墨”主要是用煙熏的黑灰為原料制成的,有漆煙、油煙、松煙等,其中以松煙用量最多,所以曹植有“墨出青松煙,筆出狡兔翰”的詩句。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說:“凡墨燒煙凝質而為之。桐油、清油(菜子油)、豬油燒煙來制作,一般十之八九都取松煙制墨。”宋應星在書中還具體介紹了各種墨的制作方法。北宋科學家沈括曾用石油煙煤造過墨。他在《夢溪筆談》中說:“試掃其煤以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意思是說,搜集煤煙灰制作的墨,光亮如漆,松煙制的墨都不如它。由于墨是由煙煤制作而成的,所以墨也稱為煤。歐陽修《石篆》詩云:“山中老僧憂石泐,印之以紙磨松煤。”“磨松煤”就是磨墨的意思。煙煤也是古代婦女畫眉用的顏料。
說到固體燃料的煤,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并利用煤的國家。遼寧新樂遺址的新石器晚期曾發現過用煤制作的裝飾物。陜西寶雞茹家莊西周墓葬中曾出土煤雕制品二百余件,據鑒定是用煤和玉制成的,而煤和玉大多夾生在巖層的中間,不是偶然能得到的,可能當時已有煤的開采。漢代已將煤用于煉鐵,河南鞏縣鐵生溝等西漢冶鐵遺址中曾發現過煤餅和煤屑。元代時期,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從1275年至1292年,居住十七年,他看到用煤作燃料,感到非常新奇。他在《游記》中描述說,中國到處都有一種“黑石頭”,燃燒起來和木柴一樣,從晚上燃燒到第二天早晨還不熄滅。可見他對煤還很陌生。但煤在古代并不叫煤,而是稱為石涅、石炭、石墨、石薪等。文獻中最早記載煤的是在戰國時期的《山海經》,書中記載說:“女床山這個地方,它的陽面埋藏的多是銅,而它的陰面埋藏的多是煤。”三國時期貴族階層已用煤作燃料。
南北朝以來有些地方也用煤作燃料。北宋曾鞏《冬至雪》詩中有:“黍醞盈瓢終寡味,石薪供灶信奇功。”意思是說,黍米酒滿瓢總是無味,而石薪這種煤炭供給爐灶燃燒卻建了奇功。
那么“煤”是什么時候開始專指燃煤的呢?許多人認為始于明代,其實早在元代初年煤就已用來專指煤炭。據《元史》記載,元朝政府設有一個叫“煤木所”的機構,主要用來管理煤炭稅收,“煤木所”的煤就是指煤炭。不過“煤”這個詞在元代不是很流行,直到明代煤的名字才取代了石墨、石薪等名稱,普遍流行開來。
上一篇:燭的解釋|燭的意思|“燭”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牘的解釋|牘的意思|“牘”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