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抵掌而談》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抵掌而談:dǐ zhǎng ér tán
詞源:《戰國策·秦策一》:“于是(蘇秦) 乃摩燕烏集闕, 見說趙王于華屋之下, 抵掌而談。”
詞由: 東周時洛陽人蘇秦, 變賣了家財, 不遠千里, 西至咸陽, 游說秦惠文王。一年多時間里, 上書十余萬言, 可秦王始終不予采納。而身帶的幾百兩黃金, 都已用盡,無奈只得復歸故里,過著貧賤生活。逆境中,他發憤苦讀,揣摩列國爭斗形勢。不久,至趙游說趙王。他大談六國合一、并力對付秦國的“合縱”之策,鼓勵趙王領頭約會列國君臣,交盟定誓結為兄弟,聯為唇齒,指出如果秦國攻打一國,其它五國共同出兵救援,那么秦雖強暴,是不會得逞的。這振振有詞、有據的一席話,說得趙王心悅誠服,投機得不時鼓起掌來了。從此,蘇秦也飛黃騰達,先是被趙王封為武安君,受相印;后為六國合封為“從約長”,兼佩六國相印。
詞義:交談投機得鼓起掌來。抵掌:擊掌、鼓掌。形容無拘無束,談得十分投機。
書證:魯迅《月界旅行》第十三回:“善言論者抵掌而談,問地球一切事。”
上一篇:成語《批亢搗虛》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指揮若定》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