歆的解釋|歆的意思|“歆”字的基本解釋
《說文解字》解釋說:“歆,神食氣。”本義為鬼神享用祭品的香氣。左邊的“音”字表示讀音,右邊的“欠”字在甲骨文中像一個人張口打哈欠的樣子,所以由“欠”組成的字多與氣的出入有關,如“吹、歌、歇”等。“歆”的本義是鬼神吸聞祭品的氣味,所以用“欠”表示意義。
古人迷信萬物有靈,迷信神靈在冥冥之中掌管著人間的吉兇福禍。為了求福避禍,他們不得不討好神靈。《左傳》中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意思是說,國家的大事,一個是祭祀,一個是戰爭。可以看出祭祀在古人心目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為了討好神靈就得把最好的東西獻給神靈。正因如此,凡祭祀都要給神靈獻上美味佳肴。三千多年前,殷人祭祀有一次用牲畜多達四百頭的記錄,后來郭沫若先生又發現了祭祀時一次宰殺五百多頭牲畜的記錄,以后學者們又在甲骨卜辭中發現了一次宰殺一千頭牛、一千只羊的記錄。不要以為古代牛羊很多,肉食在古代從來都是奢侈的享受品。儒家經典著作《孟子》這本書中講到,那時的生活理想就是七十歲老人能吃上肉作為奮斗目標。另外,古代把貴族階層稱為“肉食者”。從這些說法中不難看出,吃肉對普通人來說并不容易。在這種狀況下為鬼神竟然能一次慷慨地獻上一千頭牛,這就足以說明古人對神靈的虔誠著實叫我們目瞪口呆。
事實上人間是沒有鬼神的,獻上的祭品哪還有什么鬼神去吃,既然如此,他們何苦枉殺那么多牲畜呢?由于古人迷信,他們想像鬼神是以氣息的形式存在著的。中國仰韶文化的村落遺址附近就有大面積的氏族公共墓地,其中夭折的兒童多用甕棺埋葬。死者被裝在一個大型陶甕里,甕口蓋上一個陶盆或陶缽,盆缽的底部還鑿了一個孔,學者們大都認為這個孔是古人供靈魂出入用的,表明那時的人們迷信靈魂是以氣的形式存在。“魂”字左邊寫個“云”正是反映了古人靈魂為氣的這種迷信觀念。既然古人迷信鬼神以氣的形式存在,那么鬼神享用的也只能是食品的氣味。氣味之美莫過于香氣,所以古人祭神多在制造香氣上下功夫。他們把肉放在火上燒烤,有時還在肉中加入一些香料,香氣升空入云,古人便以為鬼神享用了祭品。《詩經》中寫周人祭祀天帝的情景時說:“卬(áng)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上升,上帝居歆。”“卬”是我的意思,“豆”和“登”是放食品的器具。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說,我們把食物放在“豆”和“登”中,食物的香氣開始上升,天帝安然享用。后來人們也沿襲了這種觀念。
人喝酒,鬼神自然也要喝酒,但鬼神以聞酒香為主要飲酒方式。古人獻給鬼神的酒最常見的是鬯(chàng)酒,這是用郁金香和黑黍釀制成的酒,氣味芳香。“鬯”這個字就是因香氣通暢而得名的,香氣通暢鬼神才能聞得到。殷墟卜辭中就有用鬯祭神的記載。如有一片卜甲上有這樣的刻辭:“王又(侑)百鬯百牛?”意思是說商王用一百壺鬯酒和一百頭牛祭祀鬼神。
“歆”還有羨慕、貪圖、喜悅的含義,這些意義都是從本義鬼神享用祭品引申出來的。美味佳肴陳列于神壇,香氣撲鼻,令人垂涎不止,羨慕不已,所以又有羨慕的意思。羨慕的東西還想貪圖得到它,所以又有貪圖的含義。
上一篇:樓的解釋|樓的意思|“樓”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泉的解釋|泉的意思|“泉”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