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作《簡政珍·歷史的騷味》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簡政珍,臺灣當代青年詩人。1950年出生。臺灣臺北縣人。臺灣大學外國文學研究所英美文學碩士。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英美比較文學博士。現任中興大學外文系教授、《創世紀》詩刊副總編輯,尚書文化出版社總顧問。曾榮獲美國大學博士論文獎,中國文藝協會新詩創作獎,《創世紀》35周年詩獎等。主要創作有:詩集《季節過后》、《紙上風云》、《爆竹翻臉》、《歷史的騷味》等,評論集《放逐詩學——中國當代文學的放逐母題》、《空隙中的讀者》、《語言與文學空間》等。
內容概要
年初一
初春的斜雨中/一百年前的一個模糊的人影/在漂白過的書頁上/談論蒙了塵垢的“現象”/這時,窗外/葉子搖晃濕潤的日影/山頭上,一根燈桿/左右牽連浮動的灰云 客廳的弦樂/伴奏廚房鍋鏟的碰擊/雙簧管把昨夜送到窗口/留下一些尾音/滲入我書房的門縫 我拿著筆/一一在起皺的紙上/抖動春寒的字眼/為新的一年/記一些過去和未來/以及正被遺棄的/現在
時間
從傳說抓到風的把柄/從瓶口看到風的舞姿/從滿地的松針/看到云的飛揚 巖石棄絕青苔/變成粉末/山崖別離紅塵/化成一縷清泉/想象的河流/洶涌成黃浪/拍打墨色的海洋 一條不能補綴的網/一個指尖彈唱的關節/一切人事的骨架——/一個餐桌上的/蝦殼
風雨
昨天你的話夾帶大量的口沫/今天果然爆發如此的風雨/你將許多名姓/拋入混燭的洪水/當然,還有些/紙上事業 只怪氣象局/對你的縱容/為此,據說/局里有人要躲到/另一個建筑/去避難 許多鞋子在水中浮沉/許多手足隨風而去/但你不知/暴風眼過后/風的轉向/會使你的嘴角變形/當水滲入你調配唾液的/頂樓密室時,你才驚覺/你的影子/已在水中溺斃
疆界
灰色的山景/要抹黑你棕色的皮膚/河流隨著時間的讀秒/一一退去光澤/滿身的泥濘在水中沉淀/只剩下一雙濕淋淋的雙足/面對眼前的疆界 千里跋涉/竟然只是為了這片荒原/多年烘焙的美景/就是腳下燒焦的土地/地圖隨風翻動,所指涉的/是欲去還留的灰煙/地上滿是傳言的余燼/當真實的火焰焚身/你不能再前進/而后面/已是無法回頭的/疆界
這里
抖下外衣上的塵埃/臺北的天氣/已無視紅綠燈的存在/我們需要一場冷雨/使我們記起/北方的景致,或是/章回小說里的傳奇/有人從霧中來/手上一把扇子/輕輕一揮/氣象局都寒心了/今年,我們準備/過一個沒有名份的冬天 你在橋頭/抱怨候鳥的爽約/有些鳥斷了翅膀/有些翅膀掉了羽毛/而從歷史來的令箭/清清楚楚地載明/這些珍禽/最足以強身/在此,我們/早已忘掉寒冷/自從我們喝了/許多如血的飲料欲望不能打折/我們沿著歪斜的巷道/去找失落的門牌/有些臉孔/掛在門窗上,隨著/風搖擺/我們以噴嚏/播撒懸浮在空氣中的花粉/有些表情,我們/在字典找不到描述的字匯/也許久遠前/已寫在遺囑里/隔一層風塵/我們內心爭執要把對方/說成外星人/我們用肢體代替母語/對著同樣的膚色/講一些/簡短而廉價的話 我們在語言的迷陣中/調整韻律/這些象形文字/ 指涉使我們雙腳發軟的道德/我們在白茫的醫院里打點滴/白色的床單上/寫著猩紅的名言/醒來時,路在門前/斷斷續續,如/早生的白發/耳聞四方交互切割的風聲/眼前滿地/思想的排泄
旅次
臺風略微掀起裙角/這個城鎮就已經醉了/街頭的銅像掛著一個裸女廣告/通往警察局的路上/殘碎的花容/鋪滿了一地/路燈亂使眼色/足下的汽車/先是喧嘯,而后無聲/消失于東西南北失措的網路/此時,我正坐在火車上/前往臺風眼談現代詩/灰濛的天色總似乎要記一些什么/芒草殘存的墨綠/隔著一層玻璃/靜靜地支撐著傾斜的身軀/橋下的水流/想必惹了一場是非/有一些報紙的頭條新聞卷入/有一些蒼蠅的浮尸卷入/火車的影子卷入,延展成
黑夜
輪子和鐵軌交合著韻律/一張張粘貼在玻璃上的臉孔/和窗外風雨的尾緒對峙/車箱搖晃的是/一些令人窒息的口白/要丟棄的,如/累積的齒垢/要揮揚的,是/已成異味的/頭皮屑 窗子上的雨滴已成水流/這時,我在泛濫的筆墨中/撈取形象/一些官只剩下/曾經垂涎,曾經/制造泡沫的唇舌/在水中等待/一些名姓的/再生 而站與站/由人來人往牽連/總是表情交待心事/總是在輪子固定的節奏里/演練起坐/總是潮濕的口角/在冷氣中/漸漸成為干爽的笑意/總是,時候到了/就要提著包裹/去裝載雨聲/在黑暗中/摸索道路是否/已成水澤 火車進站/臺風眼里/我是月臺上/翻飛的一張紙/在上面,我寫下/一首現代詩
作品鑒賞 簡政珍在臺灣新世代詩壇居于承先啟后的位置,他也是當代臺灣主要的學院詩人之一,在文學理論和創作兩方面都有杰出的表現。他自70年代中期開始就陸續發表詩,但大量推出作品是在80年代中期之后。他的詩被譽為淡中見奇,很難在他的詩中找到貌似前衛的圖象設計或是扭曲詞性的惡性拼貼,也不見濫情傷感的無謂喟嘆和矯柔造作的“文以載道”。讀者能夠讀到的隱藏作者,是一個知感交融,以語言的深層意義面對存在荒謬的思索者。他著重于生命剎那間如臨生死的感動,繼而以凝練的語言傳遞存有的訊息。簡政珍的詩,自個人的經驗層面尋找生活中的奇想妙悟,也面對社會的反常現象和不公進行諷喻。臺灣現代詩自50年代“現代派”以來對意象的著重與經營,明顯地成為他詩法的核心。他靈巧引喻設色,善用語言歧義所產生的逸趣,又具備明朗的文體與合度的節奏。簡政珍的詩從文學的邏輯中產生耐思的深度,而其間的空隙又由乍看是說明式的陳述得到飽滿的論證。他的詩在淡中見奇的風格里,有深刻的內涵,能在簡潔“易解”的字義下找到有待探究的生命底層。他透過意象,從現實的切片中找到各種神奇的通口,進入他的心象世界;他的短詩創作,總是能在一貫的型制中找到變化的意識與豐富的“真象”。簡政珍的長詩《歷史的騷味》,質地緊密、氣勢沛然,紛陳的騷味梭織在批判性的反諷間,兩百行中少見冷場與廢詞,脫離了某些長詩難免的粗糙的白描和繁冗的敘述過場。簡政珍的長詩能夠緊湊地拱顯首尾貫徹的意象系統,與林燿德、陳克華以結構取勝,都意味著現代詩不再是刻板印象中的“輕”文類。簡政珍詩作的美學核心是環繞著意象和意象所組構的文學邏輯,他仍然明晰地區隔了詩與文之間的界線,這種意識自然使他遠離于散文式的思考。在臺灣詩壇70年代一片追求“明朗”(事實上往往淪為膚淺)的聲浪滑落后,簡政珍的意象美學無疑重新確立了詩的本格。臺灣詩論家鄭明娳對于簡政珍的詩所作的極好的介紹和分析,為讀者欣賞進行了極好的導航。《年初一》的意味淡淡的,而且并不特別渲染什么,一百年前的人物和此刻的春雨、灰云、日影,除夕的管樂和春節年初一的弦樂。年初一本來應具有的熱烈和興奮,與詩里所“抖動春寒的字眼”相對照,詩的含義就從題目與全詩的張力之間產生了。詩人借此寫出的是人的生存狀態,剝離文化外衣之后的真實生存。《時間》用一系列的意象來描述詩人對時間的理解和感受,時間的無形,時間的一去不返的流逝,等等,都在這里得到既淺顯又深奧的表現。《風雨》是一首關注社會的詩,暴雨成災,而人們醉生夢死。也許詩人想暗示人的命運危機與人的糊涂二者之間的反差。《疆界》寫對于存在的荒謬的體驗:“千里跋涉/竟然只是為了這片荒原”。本來,剛開始千里行程時,懷有很多的期待和追求;最終卻發現,竟然只是為了這片荒原。這首詩寫的是荒謬感、幻滅感和絕望感。《這里》一詩從各方面描述或暗示“這里”的種種特征:無視紅綠燈的存在,候鳥爽約,門牌失落,被困擾于語言的迷陣。這是從各個層次上展示的人的社會存在和生命存在的狀況。在這里很多詩行的藝術建構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新穎奇異,表現了詩人的深刻的體驗和感受,也反映出詩人高超的捕捉意象的才氣。《旅次》借旅途所見,寫一個知識分子對于世態的觀感和諷喻,反諷、暗喻在這里被活潑地運用,意味深長。“臺風略微掀起裙角/這個城鎮就已經醉了”,這開頭兩句本身就是讓人拍案叫絕的暗喻和諷喻。總之,簡政珍的詩,對于社會現實的消極面,作了不少批判性、嘲諷性的藝術描繪,所以他把詩集命名為 《歷史的騷味》。
上一篇:《秦牧·花城·(新版)》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下一篇:《紀弦·紀弦自選集》原文|主題|賞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