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的解釋|余的意思|“余”字的基本解釋
“余”是一個形聲字,它的繁體字寫成餘,左邊的食字旁指食物,也借指財物,說明“余”字與物有關;右邊的“余”字表示它的讀音。《說文解字》解釋說:“余,饒也。”意思是,“余”的本義指財物豐足、寬裕,引申當剩余、多余講。
在中國,到了春節,千家萬戶張燈結彩貼春聯。這時,人們都喜歡貼“吉慶有余”,“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等等對聯。這些對聯中的“余”字,都是當寬裕、豐足講。
“余”的剩余、多余的意思,可以引申當遺留、遺存講。例如,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登兗州城樓》詩里有:“孤嶂秦碑在,荒城魯殿余。”意思是,那屏障似的山峰上,秦代的碑刻依然存在著;已經荒蕪的故城遺址上,魯國的殿宇還在遺存著。
“余”字的存留意義還可以引申出綿延、延續的意思。在《列子·湯問》篇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戰國時,韓國的美麗歌女韓娥,歌聲婉轉動聽。有一次,她去齊國,路上斷了糧,就用唱歌來求食。她歌唱以后,人們覺得她的歌聲綿延不斷,在房舍的屋梁上縈繞三天還沒有消失。后來,人們就用“余音繞梁”來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余”字的含義比較豐富、細膩,如“茶余”,是指空閑時間;余子,古代指嫡長子以外的兒子;余月,是夏歷四月的別稱。“三余”這個典故,說的是三國時期,魏國有個叫董遇的先生,教他的學生怎樣尋找時間多讀書。他說:“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意思是,把冬季、夜晚和陰雨天,這些閑散的時間利用起來,不就可以讀許多書嘛!這里的“余”字,都是當末尾講,引申當閑散、零碎講。
不同人有不同的“三余”。中國古代散文大家歐陽修的“三余”是馬上、枕上、廁上。這里的“三余”是指三種零散時間。可見,“三余”的主要內涵是珍惜時間。
國畫大師齊白石認為:“詩者睡之余,畫者工之余,壽者劫之余。”意思是,詩人,是在睡眠以后,頭腦清醒的時候來賦詩做詞的;畫家,是在謀生糊口工作以外的時間來做畫的;長壽的人,是在歷經劫難而不死之后才成為壽星的。這三句話中的“余”字,都是以后、以外的意思。
“余光”的故事,說的是古代一位貧苦人家的婦女,對身邊一位富裕人家的夫人說:我沒有錢買蠟燭,您家的蠟燭光輝明亮,可以照到我屋里,我借用您的光亮,這無損于您的光彩,希望您能繼續把“余光”借給我用。后來,人們用“余光”一詞,來比喻在不使自己受到損失的情況下,力所能及地給人以照顧。成語“余光分人”也是這個意思。
“余霞成綺”是說晚霞像錦緞一樣色彩絢麗,也用來評論文章結尾有不盡人意之處。
不帶食字旁的“余”字,和帶食字旁的“余”字,在古漢語中是含義不同的兩個字。不帶食字旁的“余”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字形像房屋的側視圖形,本義是指房舍,借用作“我”講,如“余幼好學”,就是我小時候就喜歡讀書;孫中山先生的“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就是我從事國民革命四十年。1956年,中國大陸實行文字改革后,不帶食字旁的“余”字又兼作為帶食字旁“馀”字的簡體字,按多義字來使用。
上一篇:人的解釋|人的意思|“人”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修的解釋|修的意思|“修”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