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的解釋|修的意思|“修”字的基本解釋
“修”是一個形聲字,“攸”表示讀音,三撇兒表示意義,指附在某物之上起點綴作用的飾物。之所以畫三撇,是因為古代“三”表示多的意思。
“修”的本義是修飾。《說文解字》里說:“修,飾也。”人們出門時總愛將外表修飾打扮一番,古代叫“修容”。修飾言語文字叫“修辭”,這門學問就叫“修辭學”。
“修”由修飾義引申出修理、整治之義。如:修河打堤,修橋補路。無論物品還是用具損壞了,也要修一修,于是不同的時代又出現不同的修理業,如:修表,修車,修電視,修電腦等等。修理的目的是使某物恢復正常,因此“修”可以組成“修改”、“修補”、“修正”等詞。這項意義又可引申特指剃刮、剪削的意義,如南方把刮臉叫“修面”;而修胡子,修指甲,修腳中的“修”字則當剪削講。
修飾之義引申得遠一點,“修”也就有了興建、建造的意義。如《荀子·王制篇》里就有“修堤梁,通溝澮(kuài)”的說法,修堤梁就是修筑河堤橋梁。澮指田間水溝。
“修建”之義用于人的自身方面,就有了學習和培養的意義。過去儒家主張,有大作為的人,最終目標是治國、平天下;但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就首先要從自身修養做起,先修身,其次是齊家,合起來稱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學校里開的課程有“選修”課,有“必修”課,其中的“修”就是學習的意思。不通過老師輔導,自己學習,叫“自修”;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去“進修”,就是進一步學習的意思。
學習和培養的意義再引申一步,就特指宗教和迷信方面的修行。如:修佛,修道,修仙等。天主教、東正教有一種供教徒出家修行的機構叫“修道院”,其中男教徒稱“修士”,女教徒稱“修女”。過去,迷信的說法把平常的行善也叫“修行”,類似的詞語有“修德”、“修福”等,以為這樣就會給兒孫或自己的來生帶來好報,如恭維人有福就說是“上輩子修的”。這些說法雖然都屬于迷信,但是做一個品德高尚、有益于社會的人,是任何時代都歡迎的。
建造之義用于書籍文章方面,就引申出了編寫的意義。編寫史書叫“修史”,編寫方志叫“修志”。古代史館和翰林院中負責具體編寫的官員叫“編修”,給某人寫一封信也可以說成是“修書一封”。
“修”在古代還表示長的意思,如把長短說成“修短”,把長寬說成“修廣”,把女人細長的雙眉叫做“修眉”,今天在形容人的身材細高時還說成是“修長”,《戰國策·齊策》中說:“鄒忌修八尺有余。”按古代的說法,就是鄒忌身長八尺多。這里的“修”字也當長講。
“修”也用作河流名,地名,藥學名,書名。例如:修水河,是鄱陽湖水系主要河流之一;修水縣,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河上游,是著名的“寧紅茶”產地,縣內名勝古跡有南巖、黃庭堅墓、湯橋溫泉等;修定寺塔,在河南省安陽縣,塔身有青龍、白虎、金剛、力士、獅虎、花卉等圖案72種,門洞石額雕刻佛像生動逼真,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修治,是中藥學名詞,主要指中藥藥材的初步加工方法;《修辭鑒衡》,也叫《詩文發展》,元朝王構編撰,是中國古代第一本以修辭命名的書。
“修”也用作姓氏,如漢代有修炳。
上一篇:余的解釋|余的意思|“余”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兵的解釋|兵的意思|“兵”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