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的解釋|雞的意思|“雞”字的基本解釋
上邊這幾個不同寫法的“雞”字,是三千多年前刻寫在甲骨文和金文上的字。這些“雞”字在古時要從整篇文章上揣摩之后,才能認(rèn)出它是“雞”還是“鳥”。因為有些鳥字的外形也很像雞,后來經(jīng)過發(fā)展和演變,古人在“雞”字原有基礎(chǔ)上,加個讀音“奚”字,成了形聲字;漢字簡化后,以“又”代“奚”寫成“雞”。以鳥會意,奚聲是“雞”的讀音。
“雞”是古人最早馴養(yǎng)的“六畜”之一。如今它的遠(yuǎn)祖還生活在云南、廣西、海南島等地區(qū),名叫“原雞”。雄性的原雞叫聲特別好聽,很像當(dāng)?shù)赝猎挕安杌▋啥洹钡穆曇簦虼嗽颇线€將雞俗稱為“茶花雞”。古人稱“雞”為鳴禽,西漢的韓嬰還在《韓詩外傳》中將雄雞報曉納入雞的“五德”:
一為文德。所謂文德就是雞頭頂上的肉冠,像古人獲取功名后頭上所戴的帽子,引申為文官。
二為武德。雄雞腳爪后面有一個銳利、備而不用的尖爪,人們管這個尖爪叫做“麟角鳳距”,意思是像麒麟的角、鳳凰的爪,顯出威風(fēng)凜凜、傲氣十足的樣子,但從來不用這個尖爪去傷害對方,這就是“武德”。
三為勇德。雄雞好斗、敢斗、不怕死,兩雞相斗滿面流血,毛飛體破,從不善罷甘休,表現(xiàn)得勇敢頑強(qiáng)。
四為仁德。雄雞哪怕找一粒米,也會“咕咕”地叫伙伴來食,古人說這種行為就是“義”,仁慈的表現(xiàn)。
五為信德。所謂信德就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早晨“啼鳴”,古代沒有報時的鐘表,全靠雄雞來報時,而雄雞報時從來不會報錯,天天準(zhǔn)時,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守夜不失時”,是信德的一種表現(xiàn)。
傳說古時候在中國東南方有座桃都山,山上有一棵很大的樹叫“桃都”,桃樹枝長達(dá)三千里,樹枝上有“天雞”。每當(dāng)日出時,陽光照滿桃樹,這時天雞就開始“啼叫”,天下所有的雞都隨著叫了起來。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詩里就有歌頌“天雞”的詩句:“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雞不但是莊戶人家的鐘表,也是公共場所的鐘表。在戰(zhàn)國時代中國著名的函谷關(guān),每天清晨開關(guān)的時間都以雞叫為準(zhǔn)。據(jù)史書記載,齊國貴族孟嘗君落魄從秦國逃出來的時候,正是夜間路過函谷關(guān),關(guān)門緊閉,他擔(dān)心后面有追兵,心里特別著急害怕。他門下的食客中有一個人會口技,情急之下當(dāng)即學(xué)雞叫,這一叫引來了周圍雄雞都叫,于是騙開了關(guān)門,使孟嘗君得以逃出險境。
在生活中雞和人類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數(shù)千年來人類始終沒有離開過雞。據(jù)說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山東臨淄這個地方,老百姓都會吹竽鼓瑟,擊筑彈琴,尤其是斗雞更成為風(fēng)氣。到了唐代,斗雞之風(fēng)更為興盛,唐玄宗李隆基還沒當(dāng)皇帝的時候,每逢清明節(jié)就要玩兒斗雞的游戲。即位以后,他專門在兩宮之間修建了一個很大的養(yǎng)雞坊,從長安等地挑選了一千多只公雞,雞毛全是金色,腳爪堅硬如鐵,高高的紅雞冠,墨綠色的光亮尾巴。這些雞專供他斗雞游戲之用。
雞在十二生肖中排在第十位,為“酉雞”。雞是中國六畜之一,在生肖中它是唯一的禽類。
上一篇:魚的解釋|魚的意思|“魚”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齒的解釋|齒的意思|“齒”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