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的解釋|韶的意思|“韶”字的基本解釋
“韶”是一個形聲字。以“音”為形符的韶,是遠古一種美妙而雅正的舞蹈樂曲。
最早的詩歌、音樂、舞蹈是難以分割的三位一體,它們都起源于集體勞動之中有節(jié)奏的動作。《呂氏春秋·古樂》中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意思是好不容易捕獲到了一頭野牛,人們就抓住牛尾,欣喜若狂地踏足唱了起來。原始的藝術,就是在這樣的有說有唱載歌載舞之中產生的。正如《詩經》所言:“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詠)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意思是說心有所感就說出來,說不盡意就唱起來,唱未盡情就手舞足蹈地跳起來,后來又產生了伴唱伴舞的樂器。《禮記》中說:“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樂器從之。”遠古有六種著名的舞樂。傳說虞舜時所作的《大韶》就是其中的一種,所以《說文解字·音部》這樣解釋:“韶,虞舜樂也。”
夔是舜的樂官,傳說《大韶》就是他譜出的樂曲。《大韶》以排簫為主要樂器,計有九章,所以又稱為《簫韶》或《九韶》。這種美妙雅正的舞樂被舜用來教化百姓,演奏起來,不僅使人們情不自禁地隨之起舞,而且飛鳥走獸也相率而舞。演奏到第九章時連鳳凰也翩翩飛舞而來,這就是《尚書·益稷》所說的:“《簫韶》九成,鳳皇來儀。”“九成”就是樂曲的第九章。流傳到了周代,《大韶》更加完美而為人們喜聞樂見。《論語·述而》中說:“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意思是孔子在齊國聽了《大韶》的演奏之后,竟然迷戀到三個月都吃不出肉的味道來,他感嘆地說:想不到《大韶》對人的感染陶冶居然達到這樣的境界。他又說《大韶》這種舞樂,“盡美矣,又盡善矣。”“美”指藝術形式的完善。“善”指表達內容的高雅。成語“盡善盡美”就源出于孔子對《大韶》的贊美。“韶”本是遠古虞舜時所作的舞樂,后來就泛指古代那些優(yōu)美高雅的樂曲或舞蹈了。如稱優(yōu)雅的古代樂曲為韶夏、韶雅,稱優(yōu)美的古代舞蹈為韶舞,稱音樂的雅正諧和為韶和。“韶”又引申用來形容時光、歲月或氣象的美好。如稱明媚的春光為韶陽、韶光,唐代皇甫冉《東郊迎春》中有這樣的句子:“律向韶陽變,人隨草木榮。”又稱美好的歲月為韶年、韶歲,稱明麗的光景為韶暉、韶景,稱秀麗的園林為韶苑。
“韶”更多地用來形容年華、容貌或氣質的美好。人們常把美好的青春年華稱為韶華,宋代秦觀《江城子》中有這樣的句子:“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又把美麗的容貌稱為韶容、韶顏,用“韶顏稚齒”來形容青春美貌;把華美艷麗稱為韶艷、韶麗;把年輕有為稱為韶茂,把美麗機敏稱為韶敏,把俊逸開朗稱為韶亮,把聰明伶俐稱為韶警。
總之,“韶”傳說是虞舜時所作的一首美妙雅正的舞蹈樂曲。它的美與雅的特點,一方面用來形容時光、歲月或氣象的美好,一方面用來形容年華、容貌或氣質的美好。
上一篇:靚的解釋|靚的意思|“靚”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穎的解釋|穎的意思|“穎”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