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的解釋|猿的意思|“猿”字的基本解釋
“猿”字小篆左邊的蟲字旁表示意義,右邊的部分表示讀音。《說文解字》中解釋說:“蝯,善援。”猿類動物善于攀援,所以“猿”是因為善于攀援而得名的。“蟲”在古代泛指動物,如老虎又叫“大蟲”,所以“蝯”字用“蟲”表示意義。蝯字的右邊不僅表示讀音,也表示意義。不過“蟲”字后來多指昆蟲,蝯的蟲字旁所表示的猿猴之義與后來的昆蟲意義不符合,所以后人又另造了如今帶犬字旁的“猿”字。
古代森林茂密,猿猴眾多,古人常跟猿猴打交道,對猿猴十分熟悉。根據(jù)晉代的傅玄在《猿猴賦》中的記載,先秦時期,社會上已經(jīng)有家養(yǎng)猿猴用來玩耍娛樂的現(xiàn)象,而且在上流社會還比較流行。
猿與猴類似,但形體比猴大,手臂很長。所以,“猿臂”一詞常用來形容人的手臂像猿猴的臂一樣又長又靈活自如,我們今天在描寫籃球運動員伸展修長的手臂時就有“輕舒猿臂”的說法。“輕舒猿臂”就是形容他們舒動著像猿臂一樣的胳膊。
猿生性好動,難得安寧片刻。所以,人們又常用猿來比喻人的躁動不安,如成語“心猿意馬”,原來是佛教用語,是說凡心好像猿猴在跳躍、馬在奔騰那樣變化無常而又多變,后用來比喻人的心神不定。
猿在中國文化中最有影響的是它的鳴叫聲。猿的鳴叫聲尖利深長,有似哀號,人聽到了會黯然傷神。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有一部文學價值很高的《水經(jīng)注》。書中在寫長江三峽冬天的景色時,引用了這樣兩句漁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意思是說,在巴東長江三峽中,巫峽最長,猿猴的鳴叫聲,足以讓你悲哀得淚水沾濕衣裳。這是因為,古代的三峽,兩岸都是遮天蔽日的樹木,幾乎把江面給蓋住了,這是猿猴理想的棲息場所,生活著成千上萬只猿猴。人們來到這里,總會聽到此起彼伏的猿叫聲在深山密林中回蕩,久久不絕。這種情景自然會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南北朝時期,南朝劉義慶編撰的古代小說集《世說新語》中,有一則“猿腸寸斷”的故事。這個故事說的是:晉代的桓溫當年赴四川任職,經(jīng)過三峽時,隨從中有人抓了一只小猿仔,這只小猿仔的母親一直跟著他們的船在岸邊哀號,最終跳上桓溫乘坐的船,一到船上便斷了氣。船上的人們剖開這只母猿的肚子,發(fā)現(xiàn)腸子都一寸一寸地斷裂了。這只母猿因為小猿仔被人抓走,因而悲慟得連腸子都一寸一寸地斷了。這是當時人們與猿相處較多,產(chǎn)生了憐憫心理的反映。母猿的腸未必真的寸斷,后世人是用“斷腸猿”來指代那些孤獨悲憤之情,用“斷猿”來表示因為思念愛子而極度悲傷。
史書上有猿猴造酒的記載。清代的陸祚蕃在《粵西偶記》中記述道:平樂等地方的深山中猿很多,這些猿善于采集百花釀酒。打柴的農(nóng)家小孩上山,發(fā)現(xiàn)山上猿的巢穴中,這種酒很多,飲用起來又香又美,非常可口,于是人們就把這種酒叫作猿酒。”清代學者屈大均的《廣東新語·獸語》中也有類似的記載。一般認為,猿酒是猿儲藏的野果自然發(fā)酵而形成的果酒,并不是猿真的會采花釀造。
上一篇:犬的解釋|犬的意思|“犬”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班的解釋|班的意思|“班”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