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下車伊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車伊始:xià chē yī shǐ
詞源:《禮記·樂記》:“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后于薊。”
詞由:周武王起兵討伐紂王的時候,為了爭取民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對舊的貴族也實行懷柔政策。在殷商沒有徹底滅亡,他自己還沒有正式建立王朝的時候,就把薊這個地方封給了黃帝的后代。古代把黃帝和堯舜都列為圣明君主。他是誅殺了蚩尤之后而被諸侯尊而為帝的。他這樣做,大大減少了反商的阻力。
詞義:官吏初到任職的地方。下車:古代交通工具是以車為主,官吏乘車去上任,到了就下車來。伊:文言助詞;始:開始。現在也用來比喻剛到一個地方。亦作“下車之始”。
書證: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上:“寧波宗太守湘文,律己愛民,政聲卓著,當下車伊始,即自撰一聯,懸于頭門。”毛澤東《〈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有許多人,‘下車伊始’,就哇喇哇喇地發議論,提意見,這也批評,那也指責,其實這種人十個有十個要失敗。”《隋書·劉行本傳》:“然臣下車之始,與其為約。”清·曾國藩《送江小帆同年視學湖北序》:“學政下車之始,則牒各縣令。”
上一篇:成語《上下其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不堪回首》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