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的解釋|子的意思|“子”字的基本解釋
“子”是一個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一個初生的嬰兒,上部是頭,長著一些稀稀拉拉的胎發,中部是雙手,下部是雙腿,因為嬰兒的雙腿通常包在襁褓中,所以只能看到包裹著的襁褓。
“子”在古代不僅僅用來指孩子,也用作人的通稱,既指男的,又指女的。《詩經·衛風·碩人》是贊美衛莊公的夫人莊姜的詩歌,詩里有“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譚公維私”這樣的句子。意思是說:齊侯的‘子’即女兒,是衛侯的妻室,太子的妹妹,邢侯的小姨,譚公是她的姊丈。女兒、妻室、妹妹、小姨,都是對女性的稱呼。
“子”在古代又是對男人的美稱,意思和后來的君子、夫子差不多。“子”又特指有修養、有學問的人。例如春秋末年的教育家、思想家孔丘被稱為“孔子”;春秋、戰國之際的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翟,被稱為“墨子”;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被稱為“屈子”;孟子、莊子、荀子、孫子等也都是這樣。直至今日,我們仍然用“諸子百家”這一說法來概括我國古代從先秦到漢初那個時期學者輩出、學術繁榮、學派林立的盛況。
清代乾隆年間編纂的大型叢書《四庫全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子部的書籍分為十四類,包括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家等,主要是關于哲學、政治、軍事、科技、藝術的書。至于成語“子曰詩云”里的“子”,已經專門用來指孔子,“詩”指的是中國的第一部詩歌集《詩經》
“子”由兒女義引申為幼小的、初生的,如“子雞、子姜”;以及種子、卵子等義,例如“瓜子、魚子”;再引申為顆粒狀的,如“石子、棋子”。“石子、棋子”等也可以說成“石子兒、棋子兒”。北京口語里把雞蛋叫做“雞子兒”,這種叫法和某些方言里對雞蛋的叫法完全不同。在武漢話以及一些南方方言里,雞叫“雞子”,鴨叫“鴨子”,并且由于自己方言里兒化不發達,武漢人對北京口語里的兒化也不那么敏感,這就容易引發誤會。
從語言學專業角度看,子兒和子是不同質的,北京話口語詞“雞子兒”里的“子兒”,是詞匯意義比較實在的語素,叫詞根;武漢話“雞子”里的“子”,是主要表達語法意義的語素,叫詞綴,有“子”做詞綴的詞是名詞。普通話里,詞綴通常讀輕聲。如果“子”的詞根、詞綴性質不明,即使在北京話里,也會有歧義。例如書面語中的“妻子”,既可能兼指“老婆和孩子”,這時“子”是詞根,不能讀輕聲;也可能是單指“老婆”,這時“子”是詞綴,必須讀輕聲。據語言學家研究,至遲在魏晉時期,作為詞綴的“子”,已經得到普遍地應用。
此外,子還有表示某種次序例如爵位高低、時間先后的用法。在產生于戰國時期而延續到清代的五等爵位制中,子爵是第四等爵位。作為地支,子排在第一位。表示時間,子月是陰歷的十一月,子夜是晚上十一點至次日凌晨一點。子還用來表示方向,代表北方,午代表南方;子午線是經過地球表面某一點的一條假設的南北方向的線。
上一篇:妻的解釋|妻的意思|“妻”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字的解釋|字的意思|“字”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