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的解釋|先的意思|“先”字的基本解釋
甲骨文“先”的本義是“走在人前”,是個動詞。今天我們還能看到甲骨卜辭的記載:“馬其先,王兌從。”“王”是商王,“兌”即銳,急速追趕的意思。全句的意是:馬走在前面,商王從后面急速追上。“先”由本義引申用作副詞,就是“向前”,再進一步引申就是“先后”的“先”。
“先”表示時間在前,“先秦”指秦統一以前的歷史時期,一般指春秋戰國時期。“先”與“后”相對。成語“先禮后兵”指與人爭斗時,先同對方講道理,以禮貌相待,如行不通,再動用武力。“先斬后奏”現在比喻先把事情處理了,造成既成事實,再向上級報告。“先發制人,后發制于人”,見于司馬遷的《史記》:秦二世時,陳勝等起義,有人對項羽的叔叔項梁說:現在江西一帶都已起事,上天滅秦的時候到了。先發動的可以制服人,后發動的就要被人所制服啊!這里指戰爭中的雙方,先發動的處于主動地位,可以控制對方。
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句子,意思是憂慮在天下人之先,而安樂在天下人之后。這里是指主次順序的先后,相同的用法如“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是《史記》中的一個故事:戰國時,趙國的藺相如因完璧歸趙、澠池會兩次立功,拜為上卿,地位在大將廉頗之上。廉頗不滿,揚言要當面侮辱他。因此藺相如總躲著廉頗。藺相如的門客感到受辱,告辭要走。藺相如阻攔他們,說: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侵趙,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在。假如二虎相斗,必有一死。“吾所以為此者也,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思是:我之所以這樣作,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把個人的恩怨放在后。這充分表現出了藺相如以大局為重的氣度。
“先圣”、“先師”一般是指前輩老師,因中國崇尚儒學,所以尊孔子為“先圣先師”。“先哲”稱前代有才德的人,“先帝”指前一代的帝王。
“先父”、“先母”的“先”和“先烈”的“先”一樣,都是對已去世者的尊稱。古代稱死去的父母為“先考”、“先妣”。“先嬪”、“先配”、“先室”都是指亡妻。
“先”還有引路、引導的意思。“先鋒”是行軍或作戰時的先遣將領或先頭部隊。“先驅”是引導他人前進的人。屈原的《離騷》中有:“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意思是:派月神望舒做我的領路人,風神飛廉跟在后面奔跑。“先河”,據《禮記》記載:古代帝王先祭祀黃河,后祭祀海,以河為海的本源。后來稱倡導在先的事物為“先河”或“先導”。
“先知先覺”是指覺悟早、對事理的認識較一般人為早的人。這個詞出自《孟子》。“先知”、“先覺”指圣賢,也就是孟子自己,“后知”、“后覺”泛指一般老百姓。
“先”字可以指代首要的事情,如說:“用兵之道何先?”意思是用兵打仗的規律哪個最重要呢?
“先生”是一個用得較多的詞,它包含有很多的意思。如:老師的尊稱、年長者、丈夫、醫生等,元代還稱道士為先生。
上一篇:兒的解釋|兒的意思|“兒”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農的解釋|農的意思|“農”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