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解釋|比的意思|“比”字的基本解釋
“比”字寫法很形象,像兩個并列的人挨得很近。“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膾炙人口的名句出自唐代詩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首詩里。這里的“比鄰”就是近鄰,也就是挨得很近的鄰居。
“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兩句詩。其中的“比翼鳥”和“連理枝”都是用來比喻形影不離的夫婦或情人的。根據《爾雅》的解釋,比翼鳥生活在南方,形狀有點像野鴨子,每只鳥只有一只眼睛和一只翅膀,不能單獨飛行,只有兩只鳥合在一起才能飛行。
除了比翼鳥之外,還有比目魚的說法。也出自《爾雅》篇:“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意思是:這種魚出自東方,每條魚只有一只眼睛,必須兩條魚并列在一起,才能向前游動。實際上這種魚并非只有一只眼睛,而是這種魚平時生活就是平臥在海底,由于受到水的壓力,在成長中身體逐漸形成扁平形狀,兩只眼睛也逐漸移到頭部的一側。這種魚也叫偏口魚。這里的“比”都是并列的意思。
元代的雜劇大師關漢卿在雜劇《緋衣夢》第一折中說:“俺父親比前是李十萬,如今無了錢,人叫做李叫化。”意思是:先前,我父親很有錢,被人稱作“李十萬”,現在我父親沒錢了,就被人叫成“李叫化”,也就是“叫化子”。其中的“比”就是排列的意思,“比前”就是排在這時以前。
成語“鱗次櫛比”中的“鱗次”是指像魚鱗那樣排列,“櫛”是梳頭的梳子,“比”也是排列的意思。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像魚鱗和梳子齒一樣一個挨一個地排列著,大多用來形容房屋的密集。
親密的程度如果越來越深,那就是“等同”或“類似”了。所以,“比”又有等同的意思。元朝人耶律楚材寫過一首《過夏國新安縣》的詩,其中有兩句是:“氣當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意思是:新安縣這個地方空氣和霜降時節一樣清爽,月亮和中秋節時一樣清冷。
在古代詩詞的寫作中,常常會使用比興手法。比,就是比喻,也就是打比方;興,就是寄托,也就是托事于物,把自己的想法寄托在對事物的歌詠當中。
用手去指明或用手勢去說明,這就是我們口語里常說的“比劃”。《紅樓夢》第二十九回描寫林黛玉扔手帕一下子碰到了寶玉的眼睛上,于是趕緊道歉說:“因寶姐姐要看呆雁,我比給他看,不想失了手。”其中的“比”就是比劃、指點的意思。
由比劃、指點再引申為對著。《新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說:“雙喜從門背后跳出去,一把抓住他的手腕兒,用盒子槍比著他。”其中的“比著”就是對著的意思。
“比丘”是一個佛教名詞。它是根據梵文音譯過來的。意思是“乞士”,也就是“乞討之士”。因為最初的出家人都以討飯為生,男性叫“比丘”,俗稱“和尚”,女性叫“比丘尼”,俗稱“尼姑”。
上一篇:顯的解釋|顯的意思|“顯”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毛的解釋|毛的意思|“毛”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