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
“阜”是象形字。甲骨文像古人在其所居地穴的墻上挖出的供上下用的腳窩形,猶如后來的樓梯。金文、小篆整齊化。單用時寫作“阜”,作偏旁在字左時寫作“阝”。
《說文·阜部》:“阜,大陸,山無石者。象形。凡阜之屬皆從阜。”(阜,大面積的又高又平的土地,是沒有石頭的土山。象形。凡阜之屬皆從阜。)
“阜”的本義是在豎穴側壁挖的上下時供腳登著的坑窩。古人穴居必選擇在土層高厚之處,引申為土山,也泛指山。如《荀子·賦篇》:“生于山阜。”
又引申為盛多、豐富。如“物阜民豐”,意思是物產豐富,人民安樂。還引申為強健、肥壯。如《詩經·秦風·小戎》:“四牡孔阜。”意思是四匹雄馬高大肥壯。
上一篇:《閏》字義,《閏》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閏》
下一篇:《音》字義,《音》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