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的解釋|毛的意思|“毛”字的基本解釋
“毛”是個象形字。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里說:“毛,眉發(fā)之屬及獸毛也。”就是說,“毛”是指人的眉毛、頭發(fā)以及野獸的毛。唐代詩人賀知章在《回鄉(xiāng)偶書》這首詩中寫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cuī)。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首詩中的“鬢毛”就是指頭發(fā),“衰”是凋落、衰減的意思。賀知章青年時代離開家鄉(xiāng)求學為官,直到86歲時才因病辭官返回故里。這首詩選取了“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樣一個很平常的生活場景,在兒童的笑問聲中透露出了作者長年在外、老來傷感的樸實感情。《左傳·僖公十四年》中說道:“皮之不存,毛將安傅?”這里的“毛”指獸毛。意思是:皮不存在了,毛將附著在哪里呢?“毛病”這個詞中的“毛”用的是“毛”字的本義,原指牲畜的毛顏色有缺點,后來引申為“疾病”。例如,“他有個胃疼的老毛病”這句話,其中的“毛病”就是“疾病”的意思。后來又引申一層,把人們的缺點、錯誤或者物體、器具的缺損和出現(xiàn)故障也叫做“毛病”。
“毛”又指植物,有時專指谷物。諸葛亮的《后出師表》中說道:“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意思是:所以在5月里渡過了瀘水,深入不長莊稼的荒野之地,兩天才吃上一頓飯。
物體上長的霉菌,因為它像細絲一般,所以也叫“毛”。人們平時說“饅頭長毛了,不能吃了”,這里的“毛”就是指霉菌。毛由此又引申出“小和微不足道”的意思,如“毛細血管”,“毛毛雨”,“毛孩子”,“毛丫頭”等等。
“毛”又指未經(jīng)加工的、粗糙的什物,如“毛邊”、“毛坯”;還指粗略、不純凈,如“毛利”、“毛重”等等;也指粗率、不細心,如“毛手毛腳”。
“毛”在口語中有時指“驚慌”、“惱火”。例如,在“她心中發(fā)毛”這句話中“毛”是驚慌的意思;在“把他惹毛了,他會打人的”這句話中“毛”是惱火的意思。
在中國,有一個成語叫做“毛遂自薦”。對于這個成語,稍有一點文化的人可以說都比較熟悉。這個成語說的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公子平原君門下一個叫毛遂的門客的故事。公元前257年,秦國軍隊圍住了趙國的都城邯鄲,情況十分緊急。平原君要到楚國求救。門客毛遂自告奮勇推薦自己與平原君一起去。到了楚國,平原君跟楚王談判不得要領。毛遂此時按劍上前,陳述利害。終于說服了楚王,同意出兵解邯鄲之圍。后來人們就用“毛遂自薦”來指自告奮勇自我推薦的行為。這個成語中的毛字,是姓氏。
唐代的韓愈寫有《毛穎傳》一文。在這篇文章中韓愈把毛筆擬化成人,采用為人作傳的手法虛構(gòu)了“毛穎”這個人物。毛穎為皇帝勤苦效力,但得到的賞賜不足以酬答他的勞苦,后來又因為年老而被皇帝疏遠冷淡。韓愈通過對毛筆的擬人化敘寫,嘲諷了統(tǒng)治階級的刻薄少恩,同時也抒發(fā)了對封建時代文人士子坎坷命運的感慨。
上一篇:比的解釋|比的意思|“比”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氣的解釋|氣的意思|“氣”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