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猴而冠
秦朝末期,各路起義軍紛紛起兵反秦,天下大亂。起義軍在全國各地和秦軍作戰,沒有統一的指揮,于是便約定:如果誰能夠先打入咸陽,推翻秦朝的暴政,誰就做關中王。
在這些起義軍將領中,劉邦和項羽是最有實力的。劉邦雖然出身卑微,但善于用人,所以他有很多得力助手。而項羽本人就是一員能征善戰的大將,所以他領導的起義軍的軍事力量是最強的。然而,項羽比較剛愎自用,愛獨斷專行,不喜歡聽別人的逆耳忠言。
在戰爭發展的過程中,劉邦充分聽取部下的意見,巧妙安排進攻路線,受到的軍事阻力較小,搶先一步進駐咸陽,俘虜了秦王子嬰,滅了秦朝。但是,劉邦清楚,憑自己的實力一時還無法與項羽對抗,他便以退為進,先將軍隊撤出了咸陽,等待日后有了機會再成就大事。
項羽的行軍路線安排不是很好,所以總是和秦軍正面遭遇,費盡千辛萬苦還是晚來一步。所以他對劉邦極為不滿,就以胡作非為來發泄心中的怒氣。項羽率領大隊人馬到處沖撞殺戮,又放火燒了秦宮,大火燒了幾個月,把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燒成了一片焦土瓦礫。即便這樣,他還覺得不夠解氣,又把秦朝留下的珠寶玉器洗劫一空,然后準備率領部下回到江東。
當時,項羽手下的有識之士勸說:“咸陽處在關中要塞,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而且地勢險要,您不如就在這里建都,這樣有利于您奠定霸業。”項羽聽完后有點心動,可是一看眼前的咸陽已被自己弄得殘破不堪,沒有一點都城的樣子!于是,更加懷念起故鄉來,所以一心只想回到故里去。他對那個勸他的人說:“人要是富貴了,就應該回到故鄉去,讓父老鄉親知道你現在是什么樣子。要是富貴了還不回故鄉,就好像是穿著漂亮的錦繡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沒有人看得見,有什么用呢!所以我還是要回到江東去。”
那人聽了這話,覺得項羽實在算不上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對別人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意思是說,人家都說楚國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樣,我以前還不相信,這次和楚王談話之后,我才知道此言不虛哇!孰料,這些話很快傳到了項羽的耳朵里。火冒三丈的項羽立即派遣手下人把那人抓來,投入鼎鑊里活活烹死了。
后來,人們將那句諷刺項羽的話簡化為“沐猴而冠”。
——《史記·項羽本紀》
【故事啟示】 項羽雖然能征善戰、霸氣十足,但他為人剛愎自用,心胸狹隘。劉邦雖出身貧寒,用兵打仗的本領也不及項羽,但后來項羽身邊的很多能人志士都跳槽到了劉邦門下。項羽為什么流失大量人才,最終落得四面楚歌,自刎烏江的結局呢?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其實是項羽自己一手造成的。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應該是那種能傾聽來自四面八方聲音,且能斟酌損益,采納良言的人。那種獨斷專行、自以為是的家伙最終是成不了什么大氣候的。
【成語釋義】 獼猴裝扮成人樣。比喻徒有儀表或地位而無真本領。也可形容壞人裝扮成好人。沐猴,獼猴;冠,戴帽子。
【活用例句】 劉備之子劉阿斗后來雖貴為九五之尊,但卻是~!
【近義】 虛有其表、沐猴衣冠、華而不實
【反義】 名符其實
上一篇:《沉魚落雁》出處與譯文翻譯,成語故事《沉魚落雁》意思解讀
下一篇:《滄海桑田》出處與譯文翻譯,成語故事《滄海桑田》意思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