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的解釋|夏的意思|“夏”字的基本解釋
“春”、“秋”兩個字都有很古老的字形,在甲骨文里都出現(xiàn)過,而表示季節(jié)的“夏”、“冬”兩個字在甲骨文中卻找不到。可能是因為在遠古時代,人們對四季的認識是模糊的,當(dāng)時最關(guān)心的是一年兩次的收成:夏收和秋收,在甲骨卜辭中,提到“春”、“秋”二字差不多都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關(guān)。所以據(jù)專家研究,認為距今約三千五百年的商代還沒有四季的劃分,而只有春秋兩季,春季以夏收為中心,秋季包括現(xiàn)在的秋冬兩季。表示季節(jié)的“夏”、“冬”兩個字是以后才出現(xiàn)的。
“夏”是一個很不一般的字,它曾是中國遠古時期一個朝代的名稱,那就是商代以前由禹建立的夏代。這個“夏”字后來引申演變?yōu)椤叭A夏”的“夏”,古代中國人稱自己為“夏”。
《爾雅》是中國第一部詞典,它的《釋天》篇第一節(jié)就是“四時”。“四時”說的就是四季的特點、專名、別名等,它指出“夏為昊(hào)天”就是天的意思,“夏為朱明”是氣赤而光明的意思,“夏為長(zhǎng)贏(yíng)”是增長、充滿的意思,這個夏季的“夏”大概就是借用夏朝的“夏”字。
夏季的特點是夜短白天長,由于氣溫高,日照充分,草木生長茂盛,戰(zhàn)國時大詩人屈原在《九章·懷沙》中就有:“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意思是說,農(nóng)歷四月開始的季節(jié),天氣和暖,草木一片繁茂。“夏”還有“大”的意思,如《詩經(jīng)·秦風(fēng)·權(quán)輿》中有:“于我乎夏屋渠渠,今也每食無余。”意思是說,蒙先君之恩,我住著大大的屋子,而當(dāng)今提供的食物并不豐富。這里的“夏屋”即是大屋。
再說說“冬”字。甲骨文沒有“冬”字,卻有一個與“冬”有關(guān)的字。這個字像一掛絲線已用到盡頭,表示終極、終結(jié)的意思,它是最早的“終”字。古文“冬”字是周代后期出現(xiàn)的,像太陽被鎖在一間封閉的房子里,意思是寒冷的冬天。
總的說來,人們在分清四季后認識到冬季是一年的盡頭,就用“冬”來表示終結(jié)的意思,作為一年最后一個季節(jié)的名稱。
戰(zhàn)國時屈原的弟子宋玉在楚辭《九辨》中有:“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嚴霜。”意思是白露告誡人們秋天到了,嚴霜告訴人們冬天來了。東漢文學(xué)家王逸在《九思》一書中有:“冬夜兮陶陶,雨雪兮冥冥。”意思是,冬天的夜晚十分漫長,天色昏暗,雨雪飛揚。
“夏葛冬裘”的意思是說夏天穿絲麻的衣服,冬天穿毛皮衣服,因時制宜,就是隨著季節(jié)變化來決定穿著。“夏爐冬扇”的意思是,如果夏天生火爐,冬天扇扇子,這就不合時宜了。“冬寒抱冰,夏熱握火”的意思是冷上加冷,熱上加熱,比喻人刻苦自勵。“冬日可愛,夏日可畏”是用冬日比喻溫和慈愛,用夏日比喻作風(fēng)嚴厲不好親近。《左傳》中有“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意思是說,趙衰像冬天的太陽,給人以溫暖;趙盾像夏天的太陽,威嚴可怕。
上一篇:復(fù)·覆的解釋|復(fù)·覆的意思|“復(fù)·覆”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姬的解釋|姬的意思|“姬”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