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題解析
[解題]書籍(book),是書的總稱。書籍記載人類全部生活經歷與經驗,指示人類發展方向與前景的文字材料的總匯。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界定書:第一是狹義的書,也就是指各類付諸印刷的文字的或圖畫的書籍;第二是廣義的泛指,即有益于學習、生活的所有知識。前者是有形的書,后者是無形的 “書”。我們既可以像顧炎武、魯迅、華羅庚那樣讀文本之書,也可以像唐代書法家張旭、宋代文學家蘇轍那樣感受山川人文一類的 “大書”。
[析題]在人類歷史上,書籍是記載歷史事件、演變、進程的化石,是傳承文明、交流文化的最有效的工具,書籍是歷史的見證者。書籍是未來的指路燈,書籍是人類最珍貴的財富。我們所獲得的一切知識,都可以說是來自于上面的兩種書籍。書籍是人類最珍貴的財富,人類通過書籍記錄歷史,了解過去,展望未來,向更高遠的方向前進。讀書可以使人增長知識、增長智慧,學會讀書的方法十分重要。對學生而言,首先是要讀好課業內的功課之書,然后讀自己感興趣的怡情之書。另外,更要讀那些人生哲理、思想教益方面的書。
[溫馨提示]書也有良莠之分,必須慎重選擇。好書使人明智,它將引領你進入人生、知識和創造之門;壞書使人愚昧,它將把你引向無知與落后。開卷是否有益要看你所選擇的書是什么樣的。因此,在以 “書籍” 為話題寫議論文的時候,要注意不能走向極端,要學會辯證地多角度地看問題。
思路導引
自人類有文明以來,書籍就成了人類不可缺少的伙伴。一直以來,書籍都被人類視為知識的寶庫,“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要學習的知識可以分為直接知識和間接知識,而書籍就是直接經驗的積累,是一種傳遞知識的方式。今天,我們可以讀的書更多了,讀書的方式也多元化了,不管書籍的形式如何變化,但它傳遞有效知識信息的功能一直沒有變。它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沒有動搖。
我們為什么需要讀書呢?人類文明的傳承與發展就是靠知識的積累,而讀書是目前最好的學習知識的方法。書籍是人類成長和進步的階梯,讀書不僅能創造物質文明,還能創造精神文明。在物質文明發達的今天,書籍更是緩解現實沉悶和困惑不可或缺的工具。書籍把一部分人獲得的知識更廣泛地傳播,促進了不同地域不同種族的文化和知識的交流與融合,于是,書籍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人類的進步。
讀書是一種享受,讀書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樂趣。好的書籍,不僅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徜徉,更能陶冶我們的性情,凈化我們的心靈。書中充滿了智慧,不僅能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還能給我們以鼓舞,讓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讓我們更好地生活。一個不熱愛讀書的人,是難以有開闊的視野和眼界的。
讀書的同時,還要學會選擇好書讀。同時,還要注意讀書的方法。只有科學而又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才能讓人從中受益,才能真正地從讀書中收獲智慧。
論點集錦
1.書籍是偉大的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
2.書籍是歷史的見證者。
3.書籍是我們人生不可或缺的朋友。
4.承襲前人的知識離不開書籍。
5.書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
6.打開理想的大門離不開書籍。
7.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8.書籍使人變得思想奔放。
9.書能保持我們的童心,書能保持我們的青春。
10.盡信書不如無書。
11.書山有路勤為徑。
論據超市
[理論論據]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 (漢)劉向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唐)顏真卿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唐)杜甫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 (宋)歐陽修
※外物之味,久則生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
—— (宋)程頤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 (宋)朱熹
※養性莫若修身,至樂無如讀書。
—— (明)戚繼光
※人是活的,書是死的。活人讀死書,可以把書讀活。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
—— 郭沫若
※唯對于書,不能忘情。我之于書,愛護備至:污者凈之,折者平之;閱前洗手,閱后安置。
—— 孫犁
※勿作書蠹,勿為書癡,勿拘泥之,勿盡信之。
—— 孫犁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 〔英國〕莎士比亞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
—— 〔英國〕培根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傊?。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
—— 〔英國〕培根
※*比之其他任何一種娛樂形式,不管它們多么愉快,我寧可選擇讀書,因為它從不使我失望。
—— 〔法國〕蒙田
※我所見過的偉大的領導人——丘吉爾、戴高樂、加斯貝利、孟席斯、吉田、毛澤東、周恩來——大都是博覽群書的。他們全都是眼光遠大的戰略思想家,這不是因為他們繼承了這種特質,而是因為他們有讀書和思考的習慣。
—— 〔美國〕尼克松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 〔德國〕歌德
※讀書是最好的學習。追隨著偉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門科學。
—— 〔俄國〕普希金
※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我每爬上一級,就更脫離畜生而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更熱愛書籍。
—— 〔蘇聯〕高爾基
[事實論據]
*鄭樵的家產
宋代學者鄭樵,平生喜歡讀書,也喜歡藏書。當時,當官的都忙著買田造房,就是要為子孫謀安樂。唯獨鄭樵不干這類事,他自有愛護孩子的觀念和方法。有了余錢都用來買書。每天,他帶領兒子們鉆在書堆里閱讀。他的妻子嘆息著說:“你光買書,田地房產一點沒有,孩子將來咋辦?” 鄭樵說:“你不用擔心,我留給子孫這么多書,就是最好的家產!” 應該說,鄭樵這樣做,是真正愛孩子,為孩子著想。
集體力量的結晶——《四庫全書》
《四庫全書》是清代由乾隆皇帝親自組織編寫的中國最大的一部叢書。該書收錄了古籍3503種。書成之后共有79337卷,36304冊,總字數為99700余萬。全書共230萬頁。18世紀后期以前的中國歷代主要著作基本被整理和保存下來?!端膸烊珪肥侵袊糯畲蟮囊徊抗傩迺?,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叢書。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 “四庫”?!端膸烊珪房胺Q中華傳統文化最豐富最完備的集大成之作,它的出現是我國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有人把它和萬里長城、大運河并列為中國古代的三項浩大工程。《四庫全書》從1773年開始,歷經10年編成。乾隆皇帝精心策劃并始終參與其事,具體工作由當時的著名文人紀曉嵐等人主持;四庫館臣總計360人,負責??薄⒖虒?、印刷、裝訂、整理等事宜;先后有3826人擔任抄寫工作。以個人之力要完成這部書難如登天。
在日本讀書
日本是世界上文盲最少的國家之一,文盲率不足1%,平民百姓都喜歡讀書。日本于1872年就提出 “邑無不學之戶,家無不學之人” 的普及義務教育目標?,F在,在日本只要撥一個電話,你要的書刊翌日就可送到府上。更快的服務是當天送到你家附近的地鐵站,你下班時付款取書即可。書店設有展賣當天出版的新書柜臺。有些書店還把一星期的新書按時間先后排列,供一星期光顧一次書店的讀者挑選??衫秒娔X檢索圖書。一時借不到的圖書,圖書館短時間內會寄來。
讓書籍做自己的忠實奴仆
在馬克思的書房里,靠墻放著裝滿書的書柜,書柜上堆著的一包包的報紙和稿件直頂天花板。他從來不允許任何人去整理,或者更確切地說,去弄亂他的書籍和文件。因為那只是表面上混亂而已,實際上,一切東西都在一定的地方,不需尋找,他就能拿到自己所需要的任何書籍和筆記簿。他放置書籍并不注重外表的整齊,各種開本的書和小冊子緊挨著放在一起,他不是按書本大小而是按書的內容來安置圖書的。書對于他乃是腦力勞動的工具,而不是裝飾品。他常說:“它們是我的奴隸,一定要服從我的意志。” 他不重視它的樣式、裝訂以及紙張和印刷的美觀,他常常折疊書角、畫線,用鉛筆在頁邊空白上做滿記號。
酷愛讀書的高爾基
高爾基小時候是在每天十幾個小時的繁重勞動和鞭打責罵下度過的。但即使過著這樣的生活,他也總是抓緊每一分鐘空閑時間讀書。店老板不許他讀書,他千方百計地弄到書,躲在閣樓上、儲藏室里閱讀。夜晚借月光或自制的小燈盞照樣讀書。沒有蠟燭,他就把老板的燭盤上的蠟油收集起來,裝在一只罐頭盒里,再注入一些燈油,用棉線卷一根燈芯照著讀書。在面包房當工人時,他用零碎的木棒在臺子上架起一個臨時的書架,一面揉面團,一面讀書。有一次,老板走進去看見他在讀書,想把書拿走扔到火里去,高爾基抓住老板的胳膊憤怒地叫喊:“你敢燒掉那本書!” 吼退了老板。監視、威嚇沒能阻止高爾基讀書,反而使他自學的信念更加堅定了。
四種讀者
英國詩人柯勒律治把讀者分成四類:第一類讀者好比計時的沙漏,讀書像沙注進去,又漏出來,到頭來一點痕跡也沒留下。第二類讀者好像海綿,什么都吸收,擠一擠流出來的東西原封不變,甚至還臟了些。第三類讀者像濾豆漿的布袋,豆漿都流走了,留下來的只有豆渣。第四類讀者像是寶石礦床里的苦工,把礦渣甩在一旁,只要純凈的寶石。你愿做哪種讀者呢?
不可讀死書
某高校一名主修中文專業的學生王某,將自己全部的時間都用來閱讀書籍。古代、現代書籍他都廣泛涉獵,但動手能力不強,個人自理能力很差,對電腦知識一無所知,所學知識都 “死” 在腦中,無法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馬謖——守教條痛失街亭
《三國演義》里有一段馬謖失街亭的描述。司馬懿大軍壓境,大家在商議鎮守街亭要隘的事。自幼熟讀兵書的馬謖自告奮勇。最后,諸葛亮便派馬謖去鎮守街亭要隘。到街亭后,他將2萬主力駐扎在一座孤山頂上。副將王平根據街亭地形,提出:“山頂扎營,若魏軍斷我水源,并以火攻,恐不戰而潰。莫若引軍下山當道扎營?!?馬謖拒不接受王平進言,還指責王平:“你怎么知道!《孫子兵法》上不是說‘居高臨下,以一當十’嗎?” 結果不出王平所料,馬謖被魏軍圍困,不戰而敗,最終痛失街亭。
馬謖的失街亭告訴我們:再好的理論也不能脫離實際。只有親自調查研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避免教條主義。
[自我補充]
互動園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高爾基:我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撲在書本上。
托爾斯泰: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莎士比亞: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品。
凱勒: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生活海洋。
歌德: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別林斯基:書籍是貴重的珍寶。
卡萊爾:書籍——當代真正的大學。
請從上面的某一句或某幾句名言中概括出自己的觀點,寫一篇議論文,自擬題目,不少于800字。
[實戰演示]
精彩范文
書 —— 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
李紅達
持一本好書,如乘一葉扁舟弄潮于知識的浪巔,縱然驚、險、奇、難,然而縱橫于天地之間,集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方鑄成一把金閃閃的鑰匙——開啟智慧之門。
打開書頁,開卷有益,搏擊浪花,擊起智慧的水珠,映出七彩的霞光。讀《水滸傳》,感嘆武松的豪爽;閱《紅樓夢》,感受寶黛的才情;看《冰島樵夫》,贊漁人的堅強。
“唯書有色,艷于西子;唯文有華,秀于百卉?!?讀書如同與一位位先哲圣人促膝談心。大義的文天祥說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無畏的魯迅說:“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更有那視死如歸、凜然就義的君子譚嗣同說:“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br>培根曾說過:“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 書給了人太多,太多。讓你那張沒有色彩的白紙,有了堅強的紅色,不屈的藍色……所以才有了 “眾里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的讀書境界。
書是最寶貴的財富。宋代學者鄭樵,平生喜歡讀書,也喜歡藏書。當時,當官的都忙著買田造房,就是要為子孫謀安樂。唯獨鄭樵不干這類事,他自有愛護孩子的觀念和方法。有了余錢都用來買書。每天,他帶領兒子們鉆在書堆里閱讀。他的妻子嘆息著說:“你光買書,田地房產一點沒有,孩子將來咋辦?” 鄭樵說:“你不用擔心,我留給子孫這么多書,就是最好的家產!” 應該說,鄭樵這樣做,是真正愛孩子,為孩子著想。
讀書賜予人堅強。生活是一條道路,到處布滿艱險,唯有堅強才能走過。讀古書,感嘆勾踐亡國后,壯心不已,臥薪嘗膽,終破吳而歸??鬃又苡瘟袊?,四處學習,才成為一代圣人??唇癯?,張海迪身殘志堅發奮苦讀,榮登全國十大杰出青年之位。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br>讀書可以建立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催化劑。在當今時代,信心的力量更不可忽視。讀書,你可以知道,要存鷹之志于高遠,取鷹之志于凌云。你可以知道 “石在,火種是不會絕的。” 你更可以知道 “星星之火,就足以燎原?!?所以你不會絕望,不會放棄。面對困難,你永遠是一顆蒸不爛、捶不扁、炒不爆的銅豌豆!
書是美景,讀書是飽覽美景。足不出戶,你可以遍游于千山萬水,徜徉于長江黃河之間,看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的春江勝景,感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的雪景,更有那魚水之樂 “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書是美。不僅是外表的美,更是內心的美。外在的美是一種現象,它的極致是有我——舍我其誰?內在的美是一種境界,它的極致是無我,超脫世俗,物我合一。
蒙田曾說過:“比之其他任何一種娛樂形式,不管它們多么愉快,我寧可選擇讀書,因為它從不使我失望?!?書是世界,讀書是看世界。析世事浮沉,觀人生百態。書是生命,讀書就是閱讀生命,體驗人生真諦,塑造感性自我。
驀然回首,雖往事滄桑,但有書為伴,才有了現在、將來。手握如此寶貴的金鑰匙,才能打開智慧的大門,步入智慧的圣堂,充實自我,升華自我!
經典點評
我們的成長,我們的生活與書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的。古今中外,關于書的名言警句很多。本文從書與智慧的關系這個角度進行闡釋。從一本本具體的書出發,引出論題——書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接著,選取了一系列精彩的理論論據從“書賜予我們堅強”“書賜予我們信心”“書為我們打開美景”等多方面來進行渲染、論證。最后,照應文題,告訴讀者,我們在書的世界里要學會把握,真正地充實自我、升華自我。
文章語言清麗,結構層次清晰,是一篇優秀的文章。
[實戰演練]
請按題目要求另寫一篇議論文。
上一篇:《鄉情》作文論點論據論證
下一篇:《親情》作文論點論據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