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的解釋|閃的意思|“閃”字的基本解釋
閃字是一個會意字,表示一個人從門縫中偷看,本義就是偷看。造字必須選取具體的事物作為詞義的依托對象,但我們在理解的時候不能拘泥于具體的字形,否則就會造成錯誤。
“閃”在造字時雖然用門會意,其實是泛指偷看,不一定從門縫中看才叫閃。例如三國時期魏國魚豢的歷史著作《魏略》中記載說:劉類這個人喜歡監視他部下的行動,“白日常自于墻壁間窺閃”。意思是說,劉類白天常從墻縫中偷看部下的活動。可見從墻縫中偷看也叫閃。
古人在造閃字時之所以想到門,是因為從門縫偷看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漢代司馬遷的史學名著《史記》中記載說:春秋時期,晏嬰在齊國作宰相,給他駕車的車夫也因為給宰相駕車而趾高氣揚。有一回晏嬰乘車外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意思是說車夫的妻子從門縫偷看她的丈夫。車夫一回到家就被妻子數落了一頓,妻子說:“晏嬰身高才四尺多一點,而當了宰相,聞名天下,但我看他顯得非常謙和。你身高接近六尺,不過給人駕車而已,還那么洋洋自得的。”車夫幡然醒悟,從此言行謙卑,最后當上了大(dà)夫。這個故事就是古人從門縫偷看的一個例證。正因從門縫偷看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所以閃字用門會意。窺也是偷看的意思,這個字最早寫作“闚”,也用門來會意,跟閃是一樣的。
偷看者不希望被他人看見,偷看時往往躲躲閃閃的,所以閃引申有躲閃之義。偷看者通常借助門、墻、樹木等物體掩蔽自己,一會兒探出頭來,一會兒又迅速躲開,所以閃又引申有忽隱忽現的意思,閃電就是因為忽隱忽現而得名的。在古代民俗觀念中,閃電被認為是一位女性天神的鏡子發出的光,這位女性天神叫電母,也叫閃電娘娘。現代作家李劼(jié)人的小說《死水微瀾》中有這樣的話:“春蘭大姐有時在背后說到姨太太梳頭的樣子,常說:‘姨太太一定是閃電娘娘投生的!’”這是說姨太太喜歡照鏡子,就像閃電娘娘常拿著一面鏡子一樣。掌管閃電的被認為女神,而掌管雷的則被認為是一位男神,稱為雷公。為什么人們把閃電之神想象為女性而把雷神想象為男性呢?這是因為鏡子能照出閃光來,而鏡子一般是女性梳妝時的用具,所以就把閃電之神想象成了女性。雷則發出很大的聲響,就像男子容易暴跳如雷一樣,所以就把雷神想象成了男性。
閃電因一閃即逝,所以常用來比喻迅速。成語“風馳電掣(chè)”,意思是說像風一樣急馳,像閃電一樣閃過,比喻非常迅速。閃電忽明忽暗,所以把光亮晃動不定叫“閃爍”。由光亮晃動不定又引申指說話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如閃爍其詞。
閃由迅速引申為因動作過猛而使筋骨扭傷,如“閃了腰”。俗語有“閃了舌頭”,用來批評別人說大話,這里的“閃”也是扭傷的意思。意外的失誤叫閃失,這一意義是從閃的扭傷義引申來的。
上一篇:采的解釋|采的意思|“采”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闊的解釋|闊的意思|“闊”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