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池魚籠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池魚籠鳥:chí yú lóng niǎo
詞源: 晉·藩岳《秋興賦》:“仆, 野人也。偃息不過茅屋茂林之下, 談話不過農(nóng)夫田父之客。攝官承乏,猥廁朝列。夙興晏寢, 匪遑底寧。譬如池魚籠鳥, 有江湖山藪之思,于是染翰操紙, 慨然而賦?!?/p>
詞由:晉代的藩岳,既是一個(gè)才子,也是一個(gè)美男子, 可說是一個(gè)才貌雙全的人??上У氖?, 品性輕躁,且趨于世利。他初為河陽令, 后任給事黃門侍郎。他在做官期間, 雖然有些功績, 然而總覺得才能得不到發(fā)揮。他帶著這種心緒寫了《秋興賦》。他說:“我是一個(gè)村野之人。生活的環(huán)境,是茅屋茂林;接觸的人,都是種田的。我現(xiàn)在做了個(gè)小官,卑賤地夾雜在朝廷官員的行列之中。我早晨起來, 晚上睡覺, 倒也覺得生活清閑而安寧。我現(xiàn)在就象池中的魚, 籠中的鳥, 還是想游于江湖, 飛于群山的。想到這里, 就磨墨拿紙, 發(fā)抒我的感慨?!?/p>
詞義: 池里的魚, 籠中的鳥。比喻受著束縛而失去人身自由的人。亦作“籠鳥池魚”。
書證: 南朝·梁·裴子野 《游華林園賦》: “譬籠鳥與池魚, 本山川而有思?!?
上一篇:成語《欲壑難填》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沐猴而冠》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