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的解釋|采的意思|“采”字的基本解釋
采字是一個會意字,由兩個部分組成:上部像是人的手掌在抓取的樣子,下部是樹上的果實累累的樣子。上下兩部分所會出的含義是一個人用手去采摘樹上的果實。這就是采字的本義。東晉詩人陶淵明有兩句詩是這樣說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意思是說,在自家的籬笆下從容地采摘著菊花,抬起頭來,就能看得見南邊高聳的山脈。這兩句詩表現了作者寧靜、閑適的心情。其中的采字,就是當摘取講。成語采蘭贈芍是說男女相愛,互贈禮物。其中的采也是摘取之義。采薪之憂原意是說因為生病而不能打柴,后來被用作有病的婉言說法。這里的采薪當打柴講。例如,《西廂記》第二本第二折中寫道:“小弟辭家欲詣帳下,以敘數載間闊之情,奈至河中府普救寺,忽值采薪之憂,不及徑造。”意思是說,小弟我離開家鄉后本打算去看望你,敘談闊別幾年的思念情誼,無奈到了河中府普救寺,忽然患起病來,所以沒有來得及前往拜訪。后來,采字由采摘果實引申為一般意義的采集、選取,如采購、采納、采取、采用等;也引申指開采、發掘,如采礦、采油、采煤等。
唐代詩人李白《白馬篇》中的詩句“酒后竟風采,三杯弄寶刀”,是說飲酒后人們都表現出了各自的瀟灑神態,耍弄起手中的寶刀。這里的風采是指人的風度、神采。現在人們常說的神采煥發和神采奕奕是形容人的精神飽滿,生氣勃勃。
采女是漢代宮女,后來用作宮女的通稱。“宮中采女艷如花”,是說宮廷里的宮女鮮艷美麗,如同鮮花一般。
中國古代稱民歌為風,人們把搜集民間歌謠叫做采風。在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八篇是用采字命名的,它們是《采豈》、《采蘋》、《采菽》、《采綠》、《采葛》、《采薇》和《采蘩》。這些題目里的采字是指采摘瓜果、野菜和其他植物,反映的對象都是勞動人民當時的生產和勞動的情景。《史記》中記載有一個《采薇歌》的故事。商朝人伯夷、叔齊堅決反對武王伐紂,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商朝滅亡后,伯夷、叔齊誓死不吃周朝的糧食,逃到首陽山,以采野菜為食,在將要餓死的時候作了《采薇歌》。歌中唱道:“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大意是說,在首陽山上,我們采食野菜來充饑。那些用暴力來對付使用暴力的人,卻不知道自己的錯誤。神農氏、虞舜、夏禹時代禪讓的制度消失了,我們怎能有舒適安逸的去處呢?《采薇歌》反映了伯夷、叔齊反對戰爭、憧憬和平的殷切希望。
采又讀作cài。采邑又叫采地或封邑,是中國古代諸侯分封給卿大夫作為世代俸祿的封地,也包括耕種這種田地的勞動者。這種封賜制度盛行于西周,衰敗于戰國,秦、漢之后改為按戶口封邑了。
上一篇:酷的解釋|酷的意思|“酷”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閃的解釋|閃的意思|“閃”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