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朽株
“枯木朽株”比喻平庸無能之輩;又可用來比喻年老體弱的人。出自《漢書·鄒陽傳》:“故無因至前,雖有隨侯之珠,明月之璧,猶結怨而不見德。故有人先談,則以枯木朽株樹功而不忘。”
漢景帝時,有個名叫鄒陽的人,他為人慷慨正直,不與壞人同流合污。他先在吳王劉濞手下做官,因文才口才都很好,所以深受吳王的器重。
后來,吳王陰謀叛亂,鄒陽上書勸諫,吳王不聽,他就去投奔了梁孝王劉武。梁孝王的親信羊勝和公孫詭嫉妒他的才能,就在梁孝王面前說了他很多壞話。
梁孝王聽信了這些小人的讒言,便把鄒陽逮捕入獄,打算殺掉他。鄒陽在獄中寫了一封信給梁孝王,勸他細察忠奸,不要冤枉了好人,應重用人才。這封信,就是流傳至廣的《獄中上梁孝王書》。
在這封信中,鄒陽說了這樣一番話:“我聽說過:就算是像明月之珠和夜光之璧(美玉)之類的稀世之寶,如果在黑暗中將它突然投向路人,任何人也會手按佩劍對你怒目而視,那是因為你沒有提前向他說明。有些樹木雖然長得彎彎曲曲、稀奇古怪,卻可以做成君王使用的器物。那是因為君王的左右先就看中了它。可見,如果沒有人提前說情,即使是明珠美玉,也得不到賞識;反之,如果有人提前游說,即使是枯木朽株,也可以建功立業而不被丟棄。許多有才有德的人士就是因為沒有人推薦,空有一腔忠貞,也不能施展才志,反不如羊勝等人那樣的枯木朽株受到君王重用。”
梁孝王被鄒陽的言辭打動了,就將他釋放出獄了。
上一篇:枕戈待旦
下一篇:欺世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