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的解釋|秀的意思|“秀”字的基本解釋
當我們看到這個“秀”字的時候,會想到“俊美、秀麗”的意思,但不一定會把它與禾苗聯系起來。
“秀”本來的意思正是指谷類抽穗開花。《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這里孔子就是抓住“秀”的本義,用“苗而不秀”和“秀而不實”來指代那些虛有其表而無真才實學的人。“秀”還可以用來指草木開花結籽。比如,我國廣大農村流行著這樣一句諺語:“立秋十八日,寸草皆秀。”就是說立秋十八天之后小草就都開始結籽了。唐代李世民《感舊賦》中:“殿前藕池,耘為稻畦(qí),數年前忽秀白蓮一枝。”其中的“秀”也是開花的意思。
“秀”由“谷類抽穗開花”又引申出了“優異出眾”的含義。這個含義主要用來指“人”,古代就有“秀民”之說。《國語》中有這樣一句話:“秀民之能為士者,必足賴也。”是說百姓之中出類拔萃的人如果能出來做士,那么我們一定可以依賴他,其中的“秀民”就是指人群中出類拔萃的人。由于“秀”的這個意思,它在古代也常常被用來專指官僚貴族,特別是在宋、元、明期間,“秀”是對那些官僚貴族子弟和有財勢者的稱呼。在元朝,人們被分為“郎、官、秀”幾等,“郎”指群小末流之輩,“秀”指優異出眾的人,“不郎不秀”指一個人既不高也不低,既上不去也下不來,多含貶義。這句成語一直流傳到現在。
“秀”的主要意思是泛指一切雅致美好的人或物。如唐代韓愈的《送李愿歸盤古序》中有“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的詩句;清代王士禛的《再送魏推官兼記蜀中故人》中有“益部山川皆秀麗,華陽女士最聲名”的詩句。
“秀才”是個常用詞,在大家的印象里,秀才就是指書生、讀書人。其實,在不同的時代,“秀才”有著不完全相同的含義。秀才,顧名思義,本來指優異出眾的人材,到了漢朝開始與孝廉并為舉士的科名。東漢時,為了避光武帝劉秀的諱,把秀才稱為茂才。唐朝初年,一度曾把秀才和進士并設為舉士科目,但后來很快停止使用并廢除。到了唐宋年間,人們把凡是應舉的考生統稱為秀才。明清時期則稱入府州縣的學生為秀才。
關于秀才還有這樣一些詞語:如“秀才人情”,即秀才人情半張紙,是說秀才多以詩文、書畫之類作為饋贈之物,所費無非紙張而已,用以借指饋贈的禮物非常微薄。“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是說脫離實際的知識分子難以成事,告誡讀書人,切勿脫離實際,應該學以致用。
中國的漢字非常有意思,只要稍稍留意,就會發現常用字中常常隱藏著無限的樂趣。
上一篇:禮的解釋|禮的意思|“禮”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秉的解釋|秉的意思|“秉”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