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的解釋|收的意思|“收”字的基本解釋
“收”字是一個形聲字,左邊的部分表示它的聲音,右邊部分表示它的意義范圍。“反文旁”是由“攴”(pū)字演變而來的,“攴”字在甲骨文里像一個人手里拿著棍棒的樣子。攴的本義就是手持棍棒擊打,后來引申指一種擊打的工具,今天有些鄉(xiāng)村仍然用攴來擊打谷物,使谷物脫粒。明白了反文旁的含義,我們知道收字應該跟擊打有關,本義是指用棍棒收取果實。
在以農業(yè)為主的封建社會里,農業(yè)收入無疑是國家賴以生存的基礎。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意思是說:春天播種,夏天生長,秋天收獲,冬天貯藏,這是一條不斷循環(huán)的自然規(guī)律。收獲對農民來說,自應是件好事,是應當慶祝的。直到今天,許多地方還沿襲舊俗,在收獲的季節(jié)擊鼓為樂,表示慶祝。所擊之鼓被稱為“收田鼓”。
事實上,在封建社會里,收獲并非對任何人都是值得慶賀的事。唐朝詩人李紳有一首著名的《憫農》詩,詩是這樣寫的:“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春天播下的種子,秋天就能收獲許多糧食。四海之內所有的田地都種滿了莊稼,農民卻仍然免不了忍饑挨餓的痛苦。那么,糧食都到哪里去了呢?都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糧倉。需要提到的是,這里的“四海”可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東海、南海、黃海和渤海四個海域的總稱。古人消息閉塞,地理知識又比較貧乏,他們認為自己所處的陸地就是地球的中心,陸地四周都是大海,并且距離中土十分遙遠,所以就用“四海”來泛指整個天下,極言其大。
收又有“收集、收攏”的意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在統(tǒng)一中國后,他采取了多種措施,以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比較著名的就是收集天下的兵器。李白的《古風》詩中就有“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的句子,意思是說秦始皇收集天下所有的兵器鑄成十二個銅人,以消除反抗力量,于是作為秦地與東方交通咽喉的函谷關便敞開了。這里“收兵”的“收”就是收集的意思。
收由“收獲”又引申為“收回、取回”的意思。成語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一成語來自東漢。意思是說開始雖然遭受挫敗,但最終取得了勝利。后來就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比喻開始時在這一方面失敗了,最終在另一方面取得勝利。這里的“東隅”指日出的地方,表示早晨;“桑榆”指落日的光照在桑樹和榆樹上,也就是天將晚的意思。后人也常以“桑榆”比喻人步入晚年。如三國時期曹植的《贈白馬王彪》詩中說:“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意思是說,已經過去的歲月,就像影子和回聲一樣,逝去了就無法追回了,頗有些韶華易逝的感慨。
現(xiàn)在,人們把交易市場中營業(yè)時間終了,最后一次報告行情叫“收盤兒”。這里的“收”是結束、停止的意思。
上一篇:撫的解釋|撫的意思|“撫”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文的解釋|文的意思|“文”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