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的解釋|歷的意思|“歷”字的基本解釋
甲骨文歷字的上部是兩個禾字,表示一行一行的莊稼,下部是一只腳,腳趾朝上,腳后跟朝下,表示腳從一行一行的莊稼中走過。金文的歷字有的左上部增加個廠,表明在山崖前種著一行一行的莊稼;有的寫法是把上述兩種寫法合并,字形變得復雜了,但表示的意思更加全面了,表示人的腳步從山崖前的莊稼中一步一步地走過。小篆采用了這種寫法。楷書的形體是直接從小篆演變來的。
歷的本義就是經過。漢代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漢將李陵率領軍隊出擊匈奴,“深踐戎馬之地,足歷王庭,垂餌虎口”。足歷王庭,意思是從匈奴君主的住處走過。再如歷久不衰,意思是經過很長時間也沒有衰敗。歷史是過去經歷過的事實。如,我們可以說“這件事已經成為歷史”。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是歷史,某種事物的發展過程也是歷史。歷史還可指個人的經歷。
歷字從它的腳從一行一行莊稼中走過的本義,引申出逐個地、一個一個地的意思。如《漢書·藝文志》中有:“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意思是,一件一件地記載古今成敗、存亡、禍福的道理。歷陳,意思是一條一條地陳述。從這個意義出發,后世又產生出歷歷這個疊音詞。歷歷在目,是指一件一件的事清清楚楚地展現在眼前。
經歷過的事就成為過去,因而歷又指過去的各次。如,歷屆指過去各屆,歷次指過去各次,歷代指過去各個朝代,歷年指以往各年。
歷還有選擇的意思。如《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里有“歷吉日以齋戒”,意思是挑選良辰吉日進行齋戒。
歷也指歷法。《大戴禮記·曾子天圓》中寫道:“以序四時之順逆,謂之歷。”日出日落,時間一天天運行,山崖的陰影變長又變短,莊稼播種又收獲,所以,歷也表示歷法。
歷法是推算節候和年、月、日的方法,一般分為三類:陰歷、陽歷、陰陽歷。以月亮圓缺變化的周期為依據的歷法為陰歷,以太陽的運動作為依據的歷法為陽歷。陰陽歷則同時考慮太陽和月亮的變化。
古代中國是個農業國家,中國漢族的傳統歷法俗稱農歷。農歷一般每年有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中哪個月大,哪個月小,年年不同。全年354天或355天。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數和太陽年,也就是公歷年相差11天左右,所以,在19年里設置了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農歷還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年分成24個節氣,用于指導農業生產。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60年周而復始。這種歷法相傳創始于夏朝,所以又稱夏歷,也叫舊歷,統稱陰歷。
現在國際通用的歷法,我們叫公歷。公歷是陽歷的一種,也通稱陽歷。
記錄年月日節氣的書、表等,也叫歷,如掛歷、日歷。黃歷,也寫成皇歷,是清代朝廷頒發的歷書,里面除了記載農時節氣外,又有迷信的宜、忌,說明哪一天適合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上一篇:南的解釋|南的意思|“南”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厲的解釋|厲的意思|“厲”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