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里陽秋》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皮里陽秋的拼音:pí lǐ yáng qiū
解釋 皮里:內心。陽秋:相傳孔子編訂《春秋》經,在言辭中寄寓了深刻的褒貶之義,這里借指評論。東晉簡文帝皇后名春,后人避諱,以“陽”代“春”。指口頭不加評論,內心有所褒貶。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桓茂倫云:‘褚季野皮里陽秋。’謂其裁中也。”
褚裒(póu),字季野,東晉名士,死后追贈侍中、太傅。褚季野性格沉穩,當時善于品評人物的桓茂倫認為他內心有決斷,但口里不說出來,于是評論道:“褚季野皮里陽秋。”《世說新語》里和褚季野相關的記載不少:太傅褚季野剛到江南時,曾經到吳郡去,到了金昌亭,吳地的豪門大族正在亭中聚會宴飲。褚季野雖然名氣很大,但當時那些富豪匆忙中沒認出他,就吩咐手下人多給他倒茶水,少擺粽子,茶一喝完就添上,讓他始終吃不上粽子。直到喝完茶,褚季野才和大家作揖談話。他不慌不忙地說:“我是褚季野。”于是滿座的人驚慌地散開,個個進退兩難。
褚季野從章安縣令升任太尉郗鑒的記室參軍,當時他名聲已經很大,可是這個官位還很低,很多人見到他還不認識。諸季野坐著商船往東去,和幾位為長官送行的官吏到錢唐亭投宿。當時,吳興人沈充任錢唐縣令,正好要送客過浙江。客人到后,亭吏就趕出褚季野,讓他移住到牛棚里。晚上江水漲潮,沈縣令睡不著,起來四處走動,就問牛屋里是什么人。亭吏說:“昨天有個北方佬來亭中寄宿,因為有你們這些尊貴的客人,就暫且把他挪到那里。”縣令這時已有幾分酒意,便遠遠地向牛棚問道:“北方佬想吃餅嗎?你姓什么?可以出來聊聊。”褚季野于是拱手答道:“我是河南褚季野。”褚季野的大名遠近久仰,縣令于是大為惶恐。又不敢再隨便讓他搬地方,便在牛棚里呈上名片拜見他,并且另外宰殺牲畜,準備酒食。當著褚季野的面鞭責亭吏,想用這些做法來道歉。褚季野和縣令對飲,言談、臉色沒有什么異樣,好像對這一切都沒在意似的。后來沈縣令一直把他送出了縣界。
上一篇:《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禮賢下士》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