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良心發現》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良心發現:liáng xīn fā xiàn
詞源:《孟子·告子上》:“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幾希。”朱熹注:“言人之良心,雖已放失,然其日夜之間,亦必有所生長,故平旦未與接物,其氣清明之際,良心必有所發見者。”
詞由:孟子是主張“性本善”的,在談到良心的時候,他先打個比方:齊國東南牛山上的樹木,曾經豐盛過的,可是斧砍刀鋸,怎么再能豐盛起來呢?在日里夜間因雨露的滋潤,有了點生息,可惜牛羊又去糟蹋。現在這山光禿禿的,可不能說這山就不能生材呀。一個失去良心的人,并不是他本來就沒有仁義之心,不過就象天天砍伐樹木一樣,天天放棄、喪失良心,所以就辨不清仁義了。就是這種人,日里夜間也有生息的機會,醒悟的時刻,就象早上清明的氣沒有喪盡一樣,不過他所惡所好和一般人相近的是很少了。這種人,良心是一天天喪失的,即使有發現的,也不及他喪失的多。
詞義:人的善性自然地表現出來。常用來說明做壞事的人也有時覺得自己是不對。
書證: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三十二回:“那馬氏自次女回門之后,早知昨天女兒不肯叩拜翁姑之事,不覺良心發現, 也自覺得女兒的不是。”魯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 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 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 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 而且增加勇氣了。”
上一篇:成語《臭味相投》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良藥苦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