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盡》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江郎才盡的拼音:jiānɡ lánɡ cái jìn
解釋 江郎:南朝梁代的江淹。本指江淹少有文名,但到了晚年詩文卻無佳句。后來常用以比喻才思枯竭或本領用盡。
出處 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中:“淹探懷中,得五色筆以授之。爾后為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
江淹是南北朝時期南朝人,歷仕南朝宋、齊、梁三代,為官清正,不避權貴,直言敢諫,可算作當時有名的政治家。不過江淹更出名的是他的文學才能。江淹六歲即能作文,是南朝辭賦大家,與鮑照并稱,其《恨賦》《別賦》與鮑照的《蕪城賦》《舞鶴賦》可說是南朝辭賦的代表。江淹又是南朝的駢文大家,是南朝駢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與鮑照、劉峻、徐陵齊名。江淹最為知名的駢文當數他在獄中寫給建平王劉景素的《詣建平王書》。這篇文章辭氣激揚,不卑不亢,真情實感流注于字里行間。建平王劉景素看后深受感動,立即釋放了他。江淹早年仕途不順,坎坷的經歷造就了他的文學成就。中年以后,江淹官運亨通,富貴安逸的環境,卻使他才思減退。到齊武帝永明后期,他就很少再有佳作,所以當時人稱他是“江郎才盡”。
南朝梁代的鍾嶸在《詩品》卷中曾經記載了有關江郎才盡的一個傳說。當初,江淹結束在宣城郡的任職回家時,晚上住在冶亭,夢見一個風流瀟灑的男子,自稱郭璞,對他說:“我有一支筆在你那里很多年了,現在可以還給我了。”江淹于是把手伸到懷里,摸出一支五色筆來還給郭璞。從此以后江淹寫詩,再也寫不出好句子。所以世上流傳說“江淹才盡”。
例句
一個勤奮而又虛心好學的作家,是不會江郎才盡的。
上一篇:《汗流浹背》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沉魚落雁》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