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全始全終》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全始全終:quán shǐ quán zhōng
詞源: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八回: “行者道: ‘莫胡說。為人為徹。一定等那大王來吃了, 才是個全始全終;不然,又教他降災貽害,反為不美。”
詞由: 話說唐僧師徒西行至車遲國元會縣陳家莊, 莊上老漢陳澄、陳清兄弟倆含著淚向唐僧他們講述了一件事: 當地有座靈感大王廟, 廟里妖王每年要吃一個童男, 一個童女, 若不供獻, 就來降禍生災。這次, 恰好要陳澄兄弟家供奉。他們膝下都只一個小孩,心里十分悲傷,但又無法抗拒。孫行者聽了十分同情, 決心除此妖孽。孫行者叫八戒變女童, 自己變男孩, 當妖王來吃時趁機殺了他。誰知八戒膽小, 正當妖王來時想臨陣脫逃。這時, 孫行者說道:“這怎么行!幫人要徹底,行善要有始有終, 一定要等妖王來吃人時下手揪掉他。否則, 讓他再來為害人民, 那更加不得了。”于是二人合力把妖王趕跑了。
詞義: 從頭至尾, 有始有終。全:完備、齊全。形容辦事有始有終,認真周到。
書證: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三十九回:“自今以后, 各供其職, 務要全始全終, 方不致貽國人之笑。”
上一篇:成語《入木三分》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冰消瓦解》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