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日持久》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曠日持久的拼音:kuànɡ rì chí jiǔ
解釋 耗費時日,拖延很久。
出處 《戰國策·趙策四》:“今得強趙之兵,以杜燕將,曠日持久數歲,令士大夫余子之力,盡于溝壘。”
戰國時期,燕國封宋國人榮蚠(fén)為高陽君,讓他率兵攻打趙國。趙國上下都非常擔心,希望能從齊國引進安平君這個人才,以抵擋燕國的進攻。為此,趙王割讓了三座城市和五十七個居民點給齊國。趙國老將趙奢看到國家花這么大的代價,從齊國引進這樣的人才,非常擔心,就對國家的執政官平原君說:“國家哪里會缺人缺到這種地步!你們為什么不任命我來抵御燕國的進攻呢?我曾經在燕國擔任過上谷太守,那里的地形要塞我非常了解。我敢說,在百天之內,天下諸侯的兵還沒有聚集起來的時候,我就已經攻占燕國全境了。”
趙奢又接著說:“假如安平君很愚蠢,他就擋不住燕國榮蚠的進攻;假如安平君非常聰明,他就不會真的與燕國作戰,因為如果趙國戰勝燕國變得強大,齊國就不能再稱霸了。這兩種情況,安平君必居其一。在我看來,如果安平君得以指揮強大的趙國軍隊,他一定會耗費時日,拖延戰爭,使趙國百姓的力量完全消耗在戰壕營壘之中。等到燕趙兩國的實力由于交戰相互削弱了,安平君就會率兵回國。他的做法,一定會使兩國軍隊耗盡力量,情況沒有比這更明確的了。”平原君沒有接受趙奢的建議。最終,安平君果然只攻占了三個小城市,和趙奢說的一模一樣。
近義 經年累月
反義 爭分奪秒
例句
后來,她被這曠日持久的事態也弄得麻木了。
上一篇:《日薄西山》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明日黃花》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