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韓信登壇》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韓信登壇:hán xìn dēng tán
詞源:《史記·淮陰侯列傳》:“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縣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詞由:楚漢相爭時,漢王劉邦想拜韓信為將,蕭何提醒他說:“即使拜為將領,韓信也必定不愿留下。”漢王于是改變主意,決定破格提拔韓信為大將,剛想把韓信召來任命,蕭何又慌忙攔阻說:“大王拜大將就象呼喊小孩子一樣,太怠慢無禮了,這樣做,肯定留不住韓信。大王如果真想拜他為大將,就應該擇日齋戒,設立壇場,舉行隆重的儀式才行啊!” 劉邦采納了蕭何的建議, 命人設置了壇場。諸位將領暗暗猜測, 都自以為自己要做大將。等到舉行隆重的拜將儀式時, 才知是拜韓信為大將, 全軍上下, 都感到驚訝。
詞義: 劉邦設立拜將壇, 以隆重的儀式拜韓信為大將軍。后用來比喻授于要職, 委以重任。亦作 “筑壇拜將”。
書證: 南北朝·北周·庾信《周大將軍崔說神道碑》:“既班三事, 又貳六官, 衛青受詔, 韓信登壇。”元·王實甫 《西廂記》 第二本第四折:“計將安在? 小生當筑壇拜將。”
上一篇:成語《韓信將兵》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頰上添毫》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