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富不仁》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為富不仁的拼音:wéi fù bù rén
解釋 原指講究仁義就不能發財致富。后形容德行低劣的富人唯利是圖,不顧他人死活。
出處 《孟子·滕文公上》:“陽虎曰:‘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
滕文公向孟子詢問如何治理國家。孟子說:“有關百姓的事情千萬不可怠慢。對于老百姓來說,有穩定產業的人才會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沒有穩定產業的人就不會有相應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假如沒有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就會利欲熏心、胡作非為、違法亂紀,什么事都干得出來。假如等到他們犯了罪,然后再去加以處罰,這就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就等于是陷害。哪有仁愛的人身處高位卻作出陷害百姓的事情呢?所以賢明之君一定會恭敬簡樸、禮賢下士,尤其在向百姓征收賦稅時不能欲壑難填,而要遵守一定的制度。陽虎曾說:‘要發財就不能講仁義,要講仁義就不能發財致富。’對待百姓,首先要讓他們的生活有著落,然后再興辦教育,讓他們懂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行為準則。做到了這些,國家才會氣象一新、蒸蒸日上。”
陽虎和孔子是同時代人,曾經把持魯國的朝政。孔子認為他的做法不合適,不愿和他交往。孟子作為孔子思想的繼承者和發揮者,主張推行仁政、貧賤不移,他引用陽虎的話,是要強調仁愛第一。講究仁愛的君主,應該減少百姓的負擔,因此也就不會非常富有。
例句
我們要走一條共同富裕的道路,這和為富不仁是絕不相同的。
上一篇:《中流砥柱》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為民請命》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