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乾初,明代戲曲家吳炳的劇作《情郵記》中的男主人公。
劉乾初雙親早喪,功名未遂,窮愁潦倒,他的同窗故友蕭一陽時任青州太守,請劉去青州,并派來差役李本一路上伏侍。劉乾初千里涉跋,來到黃河邊。在驛站歇息時,正碰上樞密府去揚州娶妾的差人。驛夫畏懼權勢,奉迎款待樞密府的差人,而把劉扔在一邊。劉乾初體會到了世態的炎涼,滿腹愁悶,到后院散步來至驛亭,在壁上題詩一首以寄悶懷。這時圣旨下來,升蕭一陽為盧龍道觀察使,命他即刻起程,蕭一陽為劉乾初留下回家的路費,立即走馬上任去了。劉乾初到青州,撲了個空,孤苦伶仃,萬般凄楚。
劉乾初歸心似箭,又回到了黃河驛站,見從驛站中出來了一隊顯赫富貴的車馬,從他眼前向北過去。劉乾初駐馬觀看,卻被一頓呵叱,趕下馬來。他滿腹屈辱,但又無可奈何。因驛站中的馬被樞密府用完了,劉乾初只得住下等待馬匹。他又去驛亭上看自己題的詩,發現又多了一首和詩,而且分明出自兩個女子的手筆。原來,在劉來驛站之前,王慧娘、賈紫簫已先后來過。王慧娘在劉乾初的詩下和了半首詩,后來賈紫簫又補和了半首詩。從和詩的口氣看,劉乾初覺得兩位女子靈心錦秀,一定是閨中弱質、俊嬌美人。他仔細一看,見后半首詩墨跡未干,又猜出了和這首詩的女子的身份,暗中欣賞寫詩女子才色兩絕,想必是剛才過去樞府買去的美人,惋惜她好花被葬送,一種憐愛之情油然而生,不由痛哭失聲。驛夫要趕他出去,幸得驛丞趙愛軒聞聲前來,以禮相待。劉問明了,知題詩的真是樞府新娶的妾,想到這樣有才調有情致的女子,卻不能見到,于是干脆雇了匹馬趕上前去。只是因為那女子詩中透露的春情,就引得劉乾初不顧一切地去追趕賈紫簫,然而樞府差官把他趕打出來,罵他是窮酸餓鬼。他心中一心只想著這位美人, “便吾遭辱吾無悔”,沖上前去,口中高聲念誦賈紫簫所題之詩。他聽見賈紫簫吩咐差官不許打他,知道美人對他有意,更加顛狂了,緊追不舍。他是這樣的真情,以至賈紫簫深受感動,稱贊他“詩成偏有淚,情到自然癡”。劉乾初氣喘吁吁地追,以至汗流浹背,疲憊不堪。但追到京城,題詩文子進樞府去了,撇下他孤獨一人,銀子也被馬夫盜去,只得將幾件衣服當了度日。他思念題詩女子不已,不由上樞密府門上,自稱是樞府新娶小夫人的表親,但他一身破衣爛衫,被樞府看門人打了一頓,要把他抓起來,他慌忙逃走。此刻他進退兩難,想要回家,盤纏又用盡了,想去盧龍投蕭一陽,又身無分文,寸步難行。這時巧遇青州的公差李本,他也正去投靠蕭一陽,兩人就一起同行。只是劉乾初心中還念念不忘那位女子。
到了蕭一陽處,劉乾初把自己的奇遇告訴了蕭一陽。蕭勸他,美人既為樞府娶去,想也無用。劉卻表示一腔深情,不能自已。蕭便讓軍中伎女來向劉勸酒,但劉全不放在眼中。蕭打聽到樞密府新娶的妾要發賣,就準備千金,派人去把此女子買來。而劉乾初卻害了相思病,悲傷異常,覺得人生仿佛水中月、鏡中影。蕭一陽把賈紫簫買來了,劉乾初還不知此事。蕭和劉開玩笑,讓人去對劉說他從樞府中娶來了新娘,讓劉來賀喜。劉乾初想肯定是題詩女子,急忙穿戴衣服前去。他見了蕭一陽,口口聲聲說一定要見新嫂。蕭喚來賈紫簫,讓兩人相見。劉乾初喜她脫了樞府,但愁的又是她歸了蕭一陽,自己永無指望了。蕭一陽這才點明真相,說是為劉娶來的,讓兩人成親。劉乾初喜從天降,萬分感激蕭一陽的幫助,兩人歡歡喜喜,同歸洞房。
和賈紫簫結成連理,總算遂了劉乾初的心愿,但他心中并沒有忘記和前半首詩的另一位女子,他寢食難安。賈紫簫知道了劉的心事,也喜歡那位女子的才思,答應丈夫若找得到此人,情愿讓他把這女子也娶回來。樞密院事阿乃顏得知賈紫簫為蕭一陽買去,大怒,將蕭一陽削官為民。劉乾初只得攜賈紫簫投奔長蘆轉運使王仁處。劉以為紫簫是王仁親生女兒,便以女婿身份拜見。王仁拒不相認,反而將他趕了出去。幸虧老夫人、王慧娘得知此事,派人悄悄贈給他們夫妻倆一些金帛,夫妻倆返京。劉乾初前去應試,得中狀元,官授淮揚路參知。赴任途中,又經過黃河驛站。他與賈紫簫在亭壁詩前,感慨萬千,兩人又說起和前半首詩之人,又使劉乾初無限思念起那位女子來,托驛丞趙愛軒以后替他注意有與前半首詩字跡相同的女子。此時樞密院事阿乃顏弄權之事敗露,有人上疏彈劾王仁獻女求榮,朝廷革了王仁的職,命淮揚路衙門提審。賈紫簫得知此事,央求丈夫無論如何替“岳父”分辨,劉乾初一口答應,與妻子一起去認了王仁。
王仁赴淮揚道時,將妻子、女兒寄在黃河驛站老友趙愛軒處。王慧娘又在驛亭上和了一首詩,趙愛軒看到了,見與第一次和詩的前半首字跡相同,知道就是劉乾初所找之人,便和老夫人說明只要將小姐嫁與劉乾初,便可解脫王仁的危難,取得王慧娘同意,以王慧娘充任趙愛軒族中侄女。這一日,劉乾初路過驛站,見亭壁上又多了一首和詩,一定要見王慧娘,以定姻緣。晚上便在亭上等候王慧娘來燒香,與王慧娘相見,向她訴說了自己一年來的苦苦相思之情,表示愿與王慧娘結百年之好,于是二人訂盟,同拜天地。劉乾初特請趙愛軒主婚。將王慧娘迎娶上門,王仁與妻子、女兒及賈紫簫團聚。
劉乾初這個人物,是《西廂記》中張君瑞形象的發展。他當然很看重賈紫簫、王慧娘的美貌,但在娶回來之前,他并不知道她們的嬌艷容貌,他只是在亭壁上讀到她們和的詩,為她們的才華和靈性所折服,為她們的情思所感動。這不能不說是帶有精神上的追求的性質。他愛上賈紫簫和王慧娘,是由于這兩位女子的才華和真情。尤其是他為了愛情而不懼勞苦,不憚威勢,一路追趕賈紫簫,表現了他是個情癡,為了情可以拋棄一切,這種精神十分難能可貴,從中折射著時代的影子?!段鲙洝分械膹埳?,當不能實現自己的愛情時,只能憂愁成病,沒有什么積極的舉動。而《牡丹亭》中的柳夢梅大膽了許多,為了愛情敢去掘墳,但他也只是對著死去的杜麗娘的畫像作出種種顛狂的舉動,還沒有在眾目睽睽之下不顧一切地去追求。而到了劉乾初,則有所不同。這位癡心的青年男子,為了自己的幸福愛情,由南往北,從黃河邊到京城里,千里迢迢,舍命追趕,這在其它戲曲劇作中是找不到的,這正是他性格中的閃光點。他對王慧娘的愛,顯然也具有這種精神,是人的自然的感情流露,當然,換個角度看,他既已娶了賈紫簫,又追求王慧娘,似有愛情不夠專一之嫌。但是,他追求的愛是個整體,王慧娘、賈紫簫共同和完了一首詩,也共同成了他的感情的完整的對象,他在這種特定環境中產生的愛情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我們不必以今天的眼光去苛求古人,在劉乾初那個時代,一夫多妻制是天經地義的,如果他從愛情的角度去這樣做,那也沒有什么可指責的。
上一篇:《劉東山》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
下一篇:《劉蘭芝》文學人物形象鑒賞|分析|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