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逞之徒》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不逞之徒的拼音:bù chěnɡ zhī tú
解釋 逞:如愿,滿意。本指心懷不滿而行為不軌的人。后泛指違法亂紀、為非作歹的人。
出處 《左傳·襄公十年》:“初,子駟為田洫,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皆喪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
子駟是春秋時期鄭國人,他擁立鄭簡公,殺死反對派,成為執政大臣。子駟主持國政后,整治田間溝渠和田埂,損害了貴族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的土地。于是這些貴族聯合起來,又聚集了一群心懷不滿的人,發動叛亂。
叛軍攻入國都和宮廷,殺死了子駟,以及司馬(最高軍事長官)子國、司空(最高工程建設長官)子耳,并劫持了國君。子駟的兒子子西聽說有叛亂,因為不作準備就去追趕,所以未獲成功,只收斂了父親的尸首。子國的兒子子產聽說后,先安排好守門的警衛,再配合各方面的官吏整頓好防守設備,然后才把家兵排成隊列,帶領十七輛兵車前去征討。戰斗之前,子產先收拾好父親的尸體,然后率領部隊一舉攻破叛亂者的巢穴,平定了這場暴亂。
此后,子產憑借自己出色的政治才能,長期擔任鄭國的執政大臣,為鄭國的穩定、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子產治國得到了百姓的擁護,以至于他死后,鄭國的壯年人放聲大哭,老年人也像小孩一樣痛哭流涕。
近義 亡命之徒
例句
為了維護社會的穩定,我們對于不逞之徒一定要堅決打擊。
上一篇:《不遠千里》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不遺余力》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