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遺余力》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不遺余力的拼音:bù yí yú lì
解釋 遺:剩余。本來指沒有剩下多少兵力。后來比喻毫無保留地使出全部力量。
出處 《戰國策·趙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遺余力矣,必以倦而歸也。”
戰國后期,秦國與趙國在長平大戰。趙國戰敗,犧牲了一名都尉。趙王召來大臣樓昌和虞卿說:“我想命令軍隊輕裝急進,再去攻擊敵人,怎么樣?”樓昌說:“沒有用處,不如派遣重要的使臣去講和。”虞卿說:“說講和的人,一定是認為不講和軍隊一定會打敗,但是現在講和的主動權在秦國一方。再說大王您分析秦國目前的情況,是想打敗您的軍隊呢,還是不呢?”趙王說:“秦國目前的情況是自己已經沒有剩下多少戰斗力了,但是一定會打敗趙軍。”虞卿說:“您姑且聽我的,派遣使者帶著貴重的寶物去結納楚國和魏國。楚、魏想得到您的寶物,一定會接納我們的使者。如果趙國的使者到了楚、魏,秦國一定會懷疑我們將要聯合起來對付他,也一定會害怕,這時講和才能成功。”
趙王沒有聽從虞卿的建議,和平陽君商量講和的事,派遣鄭朱到秦國,秦國接待了鄭朱。趙王召見虞卿說:“我派平陽君和秦國講和,秦國已經接納了鄭朱,您覺得怎么樣?”虞卿說:“大王您講和一定不能成功,軍隊一定會大敗。因為天下慶賀戰爭勝利的人都在秦國了。再說鄭朱是趙國地位顯貴的人,他到秦國,秦王一定會拿這事來張揚。那么楚、魏就會認為趙國已經和秦國講和,也就不會來救援您。秦國知道天下諸侯不會來救您,那么講和就不會成功。”趙國最終沒有能夠和秦國講和,軍隊果然大敗。
近義 全力以赴
反義 三心二意
例句
為大家辦事時,我們必須不遺余力,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
上一篇:《不逞之徒》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東山再起》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